第七条 企业原由外单位承包的技术改造或劳务项目,可以由本企业富余职工依法兴办的独立核算企业承担或使用本企业的富余职工。
第八条 企业可对富余职工实行待岗和转业培训。培训期间的工资待遇在不低于当地上年统计的城镇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用支出的前提下,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九条 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并报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可以对职工实行有限期的放假。职工放假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生活费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统计的城镇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用支出的前提下,由企业自行确定。
孕期或哺乳期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可给予不超过3年的假期。放假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照《
吉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由企业自行确定。假期内含产假的,产假期间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发给工资。
第十条 距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同意,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职工退岗休养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生活费标准由企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不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养老金发放标准的前提下自行确定。职工退岗休养期间,企业和退岗休养的职工应按有关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职工退岗休养期间计算工龄,与其以前的工龄合并计算。
第十一条 按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发放的生活费在企业工资基金中列支。
第十二条 职工可以申请辞职。经企业批准辞职的职工,在办理辞职手续时,企业应按参加工作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性收入(上年度月平均)的生活补助费,最多不超过12个月。
第十三条 企业富余职工自谋职业的,可持单位证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 企业因转产、停产、濒临破产等情况必须裁减职工时,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对劳动合同制职工可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合同没有约定的,企业对被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应按照其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工龄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性收入(上年度月平均)的补偿费,最多不超过12个月。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到当地劳务市场进行待业登记后,依法享受待业保险待遇。企业应及时将职工档案送交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