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建设经济强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规划和调整生产力布局,为企业发展提供导向,促使全省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二)充分运用国家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和价格政策,以及能源指标分配、企业收益分配等措施,调控和引导企业行为;
(三)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国家产业政策和规模经济要求,引导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四)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劳动、人事、工资、财务、成本、会计、统计、折旧、收益分配和税收征管等项制度,制定考核企业的经济指标体系,并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五)推动技术进步,开展技术和业务培训,为企业决策和经营活动提供信息、咨询。
第四十三条 各级政府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和封锁,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则健全的市场体系,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必要条件。
按照全省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继续发展各种集贸市场、工业品批发市场和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加快发展和完善生产资料、人才、劳务、金融、技术、信息、房地产、企业产权等生产要素市场及各种市场中介组织。
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制止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
第四十四条 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基本养老保险金由企业从税前缴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金由企业从奖励、福利基金或效益工资中按比例提取,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金由职工自愿交纳,企业代为办理。
享受待业保险的范围,除国家规定的以外,对企业依法除名、开除的职工,试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以及企业无力安置的一定比例的富余人员,也实行待业保险,保证待业职工的基本生活。
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保险基金的管理,每年向企业通报各种保险基金的使用、结存情况,并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
第四十五条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包括垄断性行业部门)应当强化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从资金、信货、物资、外汇、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结算纪律等方面,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
(二)在产业导向、财政税收、劳动工资、技术进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稳定性、连续性、超前性的政策条件;
(三)发展和完善医疗、教育、住房、供热、安全、交通等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加快开发第三产业,逐步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