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站由村分管生产的干部和农民技术员组成。主要负责宣传、普及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进行虫病情测报和防治;带机带药有偿服务;组织协调农机作业和水利灌溉,承担机具管理、使用、维修等项服务;开办农民夜校,培养提高科技示范户。人员报酬,由服务收入中解决,不足部分从集体提留中补助。
科技示范户应发展一批,巩固一批。并逐步建设一批科技示范村。当前要特别加强对科技示范户的领导和技术指导,使其真正成为传播科技知识,试验、示范和推广科学技术的桥梁和纽带。
四、大力提倡多形式、多渠道办科技和进行技术服务
要鼓励户办或联户办各种研究所、技术培训班和各种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实行服务收费。
户办或联户办的研究所,实行有偿合同制。可搞单项作物、单项技术的研究和综合技术研究;可承担国家、地方和单位委托的任务;可与大专院校、科技单位挂钩,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当技术指导、顾问或合作研究,报酬由双方商定。农民自办的研究所,应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尊重。自行选定研究的成果,有权有偿转让,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他们鉴定、宣传和推广。
户办的各种技术服务公司,允许雇帮工、带徒弟、请帮手、聘顾问,允许跨地域的技术联合和服务。各有关部门应支持、鼓励他们与各级、各类科技服务组织开展竞争,保护合法权益,并在信贷、信息、技术、物资、税收等方面给以支持和指导。
五、兴办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科技生产联合体
县、乡、村、户应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大中专学校、技术推广部门和厂矿企业挂钩,按照自愿和互利原则,结成科技生产联合体,为区域性、行业性或某一资源和优势产品的开发、农副产品深度加工等引进技术人才。农村提供场地、资金和劳力,科技部门和厂矿企业负责技术、设备、信息和人员培训。签定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收益分配等。
六、努力推行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式的配套体制。有关部门应提供系列技术服务,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转移,使资源优势尽快变成产品优势和商品优势。
七、加强农村的智力开发
对在乡高、初中毕业生,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农村的科技骨干。对其中部分人应定向重点培养,力争二、三年内使之成为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