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4)市区道路红线规划宽度:主干路60米至80米,次干路40米至50米,支路30米左右,快速路不小于80米,特殊干道还要宽一些,如东西长安街为120米。道路横断面的布置,除了为合理组织车流与人流创造条件以外,还要为街道绿化、地上杆线、地下管线以及各种道路附属设施留下合适的空间。三环路以外地区的主干道及部分次干道,要保留远期发展地面轨道交通的可能性。
  (5)立交形式应力求标准化,就简避繁。平面交叉路口应按规定拓宽进口车道,并相应拓宽红线。各类交叉路口周围建筑应按规定后退红线。
  56.郊区卫星城的道路一般分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主干路宽30米至60米,次干路宽25米至40米,支路宽15米至30米。
  57.无论旧城改建或新区开发,都要安排足够的停车设施。除配套建设自行车库外,新建居住区要预留小汽车的停车用地,机关事业单位、旅游设施和其他大型公共建筑,还应按规定配置社会车辆停车场。在市区主要交通集散点,开辟相应规模的地上和地下公用停车场(库)。2000年市区拟安排公用停车场(库)201处,车位2.3万个;2010年停车场将增至219处,车位达3.4万个。
  58.贯彻以发展公共客运交通为主的方针,在20年内初步形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客运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客运体系。
  (1)从长远看,快速轨道交通网要覆盖市区城市用地范围和通州镇、亦庄、黄村等卫星城,形成有12条线路、30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网络。2000年运营路线预期达到70公里,2010年达到120公里。
  为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三环路以内地区采用浅埋地下线,三环路以外尽可能修建地面线或高架线。
  (2)要充分利用公共电、汽车现有优势,努力提高公共客运服务水平。通过深化改革,改善经营管理体制,完善线路网结构,调整车辆构成,既满足干线交通走廊的快速大容量客流要求,也照顾中心地区小街小巷的支线客流需要。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条件,发展地面准快速客运交通系统。
  (3)按大修和高级保养场、运营场、枢纽站(含首末站)三个层次安排好场站用地。2010年以前新建和改建10座高级保养场,新建20处运营场,在市区范围内布置22处换乘枢纽站。各类场站尤其是首末站的建设,一定要纳入新区开发规划,同步实施。
  (4)统筹规划小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场站,加强运营管理,使之真正成为公共客运的辅助方式。
  59.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继续完善交通指挥、控制与实时监视系统。进一步完善道路标志标线以及安全诱导和保障设施。优化市区道路行车组织方案,合理使用道路空间。
  十一、对外交通
  60.北京地区公路网系统由国道、市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组成。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接点在公路一环。
  (1)国道系统是国家公路网和战略性快速通道系统的组成部分,京包(至包头)、京榆(至山海关)、京津塘(至塘沽)、京石(至石家庄)4条公路为国道主干线,规划标准均为高速公路。京承(至承德)、京唐(至唐山)、京济(至济南)、京开(至开封)、京原(至原平)、京兰(至兰州)、京丰(至丰宁)7条公路为一般国道,规划标准除京开公路及京承公路的北京至密云段为高速公路外,其他均为一级或二级汽车专用路(山区段例外)。
  (2)市道系统是市区与远郊区之间、北京与邻近省市之间的主要通道,由京津(至天津)、京张(至张家口)、京平(至平谷)、京怀(至怀柔)、京易(至易县)、京黄(至黄村)、颐南(颐和园至南口)7条放射线和3个公路环组成。公路一环、二环规划标准为高速公路,公路三环为二级公路,其余市道均为一级或二级汽车专用路。
  (3)县道和乡道系统是远郊各县、乡之间以及县城、乡中心与各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之间的地方性道路,还包括国道、市道之间的联络线、辅助环线、放射线和专用公路,技术标准均为二级或二级以下的公路。
  61.建立统一机构对长途客货运市场实行统一管理。
 (1)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化货物运输,逐步建立以专业运输公司为骨干、小规模分散经营为辅的多层次综合经营体系。对货运车辆的购置和使用实行宏观调控,鼓励专业化运输的发展。
  有计划地逐步建设全市公路运输主枢纽体系。按照长途货运的主要流向,在市区东、北、东南、西南4个方位布置一级货运枢纽站,承担跨省市货物运输的编解转运作业。在公路一环附近布置若干个二级枢纽站(含集装箱货运、零担货运和货流中心)。此外,在市区及远郊卫星城设立货运业务受理网点,组织集约化运输。
  (2)长途公路客运站原则上和市区公共客运换乘枢纽结合为一体,按主要客流方向布置在市区周边地带。除继续保留北郊、莲花池、东直门等现有长途客运枢纽外,还要新建鹅沟、菜户营和十里河等一批新的长途客运枢纽站。
  62.北京铁路枢纽设施,将随着城市对外交通需求的增长,进行逐步改造和不断完善。
  (1)引入铁路新干线。近期将建成北京至九江(远期延伸至九龙)的铁路干线,2000年以前力争完成京沪高速干线京津段的建设。预期未来还将有京广、京哈等高速干线引入北京枢纽。
  (2)完善客运站。2010年以前,枢纽内将由两个主要客站(北京站和北京西站)、两个辅助客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承担222对至290对列车的接发任务,继续保留和平里和五路两个市郊客运站。2000年以前利用现有铁路干线富余运力开辟市郊通勤列车,着手建设与市区轨道交通网相衔接的市郊铁路(或轻轨)线。今后随着高速铁路干线陆续引入,北京枢纽内的客运站布局还会有新的发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客运需求。
  (3)修建地下直径线。2000年以前,应建设连接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的东西直径线,同时要研究建设南北直径线的可行性。
  (4)调整铁路货场布局,明确各货场专业分工,尽可能与公路货运枢纽结合。改建石景山南站、三家店站及怀北站,分担丰台和双桥两个编组站的压力。保留魏善庄和三河两个规划编组站的位置。
  63.扩建首都机场,研究建设第二民用机场的可能性。
  十二、城市能源
  64.根据预测,北京的能源总需要量(折合标准煤)将从1990年的3100多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近4000万吨左右,2010年的5000万吨左右。北京能源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大量调入天然气,增加电力供应,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减少市区的煤炭消费量,以确保首都市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考虑到煤在全市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应努力争取从神府地区调入较多的低硫、低灰分的优质煤。同时,严格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大力开展节能工作,努力把北京建设成节能型城市。
  65.尽早实施从陕甘宁气田大量调入天然气的规划,改变北京长期以来气源严重不足的状况。
  (1)2000年以前,除新建焦化厂两段炉和首钢煤制气厂及其相应配套工程,使人工煤气供应能力达到5.7亿立方米(折合天然气)外,要着重建设陕甘宁天然气田至北京的输气管道,以及相应的市区管网工程和地下储气库,抓紧完成国家已批准立项的华北油田至北京的天然气复线及相应配套工程,使每年调入的天然气达到16.5亿立方米(陕甘宁气田15亿立方米,华北油田1.5亿立方米),城市管道煤气年总供气能力达到22.2亿立方米(不包括15万吨液化石油气)。争取在本世纪末,市区大部分地区将供应天然气,人工煤气主要供应石景山和市区东部地区,平房区和零散楼房居民将使用液化石油气,除首钢、焦化厂及发电厂等一些耗煤量大的工业企业外,在非采暖季节市区基本上不再直接烧煤。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