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商务部公告2007年第81号--关于对原产于日本、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进口甲乙酮反倾销调查的终裁决


  (三)倾销幅度

  经过计算,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日本公司

  1.东燃化学株式会社(Tonen Chemical Corporation)      27.3%
  2.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Maruzen Petrochemical Co., Ltd .) 9.6%
  3.其他日本公司(All Others)                66.4%
  台湾地区公司                       25.0%
  新加坡公司                         17.0%

  五、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累积评估的适当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九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在考察了相关证据材料后认为:

  1.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和进口量不属于微量或可忽略不计

  调查期内,来自日本、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甲乙酮数量占中国大陆总进口量的比例均超过3%,倾销幅度均在2%以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九条规定,不属于法律规定微量或可以忽略不计的范围。

  有关利害关系方在其评论意见和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陈述意见中提出,新加坡并不生产被调查产品,因此不应将新加坡列入本次反倾销的被调查对象,也不应该将其与日本和台湾地区的进口产品进行累积评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数据,调查期内,新加坡每年向中国大陆出口量占中国大陆甲乙酮总进口量的比例均在7%左右,不属于可以忽略不计的范围。调查机关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将来自于新加坡的进口产品列入被调查产品范围并进行累计评估是适当的。

  2.被调查产品之间以及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条件评估

  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条件进行了调查。如前所述,第一,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之间,在物理和化学特性、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用途、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评价等方面基本相同,相互可以替代;第二,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客户群体相同,二者在中国大陆市场上是相互竞争的。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调查机关认为,对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是适当的。

  (二)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及所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

  1.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2002-2006年上半年),被调查国家(地区)向中国大陆出口的被调查产品数量分别为61105.25吨、94724.18吨、70429.28吨、80844.37吨、28019.67吨,同比分别增长55.02%、下降25.65%、增长14.79%、下降9.16%。2002-2005年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6年上半年有所下降。

  2.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所占的份额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调查期内(2002-2005年),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分别为36.94%、42.68%、28.52%、29.49%,同比分别增长5.74个百分点、下降14.15个百分点、增长0.97个百分点。2005年上半年为24.98%,2006年上半年为19.70%,2006年上半年比2005年上半年下降了5.28个百分点。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

  (三)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及其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1.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调查期内(2002-2006年上半年),被调查国家(地区)出口到中国大陆的被调查产品加权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545.70美元、617.82美元、880.13美元、906.44美元、788.46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22%、42.46%、2.99%和下降28.27%。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2005年以来,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2005年上半年加权平均价格为每吨1099.27美元,2005年下半年为787.49美元。2005年下半年比2005年上半年下降28.36%。

  2.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

  调查期内(2002-2006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每吨4410.28元、5341.33元、8466.43元、6770.83元、5972.72元,同比分别增长21.11%、增长58.51%、下降20.03%和下降21.89%。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加权平均价格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2005年以来,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加权平均价格呈下降趋势。2005年上半年为7646.52元,2005年下半年为5982.88元,2005年下半年比2005年上半年下降21.76%。

  3.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如上所述,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呈先升后降趋势。2002年至2005年,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呈上升趋势,年均上升了18.43%。2005年下半年以来,价格下降明显,2005年下半年比2005年上半年下降了28.36%,2006年上半年与2005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28.27%。

  同期,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也呈先升后降趋势。2002年至2005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年均上升了15.36%。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2003年比2002年上涨了19.32%,2004年比2003年上涨了20.78%,2005年比2004年上涨了11.22%,2006年上半年比2005年上半年上涨了20.73%。

  但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在原材料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受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影响,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也明显下降,2005年下半年比2005年上半年下降21.76%,2006年上半年与2005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21.89%。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受到了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的压低和抑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