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进一步拓展卫星通信广播应用。
发展卫星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继续发挥卫星通信广播在“村村通电视电话”工程中的作用;开发宽带多媒体卫星、音频视频卫星及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等新型业务;积极推动卫星传输在建设数字电视网络中的应用;拓展卫星通信领域的增值服务业务,扩大卫星运营服务市场;开展通信广播卫星产业化应用顶层体系设计和政策研究。卫星通信广播应用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
4.深入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
全面完成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化专项,在共享平台与支撑体系、关键技术与基础产品、典型应用与示范工程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开展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国际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综合利用研究,深入开展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推广工作,扩大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规模,以综合大型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突破多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等关键技术,促进卫星导航与移动通信等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卫星导航通信服务平台,高精度广域差分系统服务平台,地图与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平台。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5%。
5.促进航天先进技术的市场转化,培育形成若干知名品牌。
扩大航天高技术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若干具有重大市场影响力的产品。
提升微电子、计算机及系统应用等信息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形成新材料产业化能力;大力推进太阳能电池、先进制造技术与工艺向民用市场转化。
以“育种”卫星、航天搭载为手段,开展空间“育种”和航天生物制品研究,培育出具有社会价值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种子、新的航天生物制品,发展新的相关产业。
6.稳步推进服务业与对外贸易发展。
改进并完善现有卫星发射服务体系,提高发射服务质量,降低发射成本,努力扩大对外发射服务市场;提高卫星运营服务水平和效益,扩大卫星应用的增值产品种类,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增加业务服务内容。
积极促进对外经贸发展。实现卫星整星出口的突破,履行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卫星出口合同,进一步拓展我国各类应用卫星(特别是商业通信卫星)和部件的国外市场;大力推进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的出口工作。探索以多种形式承担航天产品的外包加工。
(六)持续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扩展人类认知领域。
1.开展空间科学研究。
优先支持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自主创新项目,研制硬X射线望远镜;重点支持日地空间环境、太阳系探测和空间天文等领域的研究,开展空间天文卫星、深空探测卫星、拉格朗日点观测卫星研究;支持空间环境利用,研制、发射新型返回式科学卫星。在空间天文和太阳物理、空间物理与空间探测、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不断扩展人类的认知领域。形成较为完备的地基与天基研究协调发展、互为支撑的空间科学研究和论证体系。推进空间科学探测数据共享。
2.建立空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