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中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倾销调查期较2000年表观消费量增长达140.87%。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荷兰对华出口数量为0.59万吨,受反倾销措施制约,荷兰对华出口数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倾销调查期内几乎没有对华出口。
相对于中国二氯甲烷市场表观消费量的不断增长,荷兰被调查产品在华市场份额在原反倾销措施实施以后迅速下跌,并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与2000年的5.47%相比,倾销调查期内的荷兰被调查产品在华市场份额仅为0.01%,几乎失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反倾销措施实施以后,荷兰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价格有所上升,该增长与世界市场二氯甲烷价格的涨势一致。
3、对第三国出口价格
倾销调查期内,荷兰国内二氯甲烷市场价格为455美元/吨,同期,英国国内市场价格为724美元/吨,德国国内市场价格为825美元/吨,国际市场价格为670美元/吨。调查机关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考查,英、荷、德二氯甲烷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接近,生产原材料相同,制造成本不应存在巨大的差异,作为欧盟统一市场,荷兰国内市场与英、德国内市场二氯甲烷产品价格存在这种重大差异是异常的。原始调查表明,在原审调查期间,荷兰涉案产品就存在“大部分国内销售是低于成本进行”的情况。为此,调查机关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荷兰国内销售价格不能反映荷兰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水平。
根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调查机关决定以应诉公司提交的正常价值数据为基础,对荷兰二氯甲烷产品向第三国出口情况进行考查。荷兰向中国外的第三国市场出口二氯甲烷产品的数量为15039.7吨,有约30%的出口低于正常价值水平,存在大量低价出口的情况。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该情况很可能发生在向中国的出口中。
上述调查表明,荷兰是二氯甲烷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受原反倾销措施的制约,荷兰二氯甲烷在倾销调查期内对中国出口几乎停止;荷兰拥有稳定的二氯甲烷产品产能、产量,有一定的闲置产能;受国际条约以及三氯甲烷反倾销措施的限制,经调节,其二氯甲烷的产能产量还有扩大的可能,如果再释放其闲置产能,对华出口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荷兰国内二氯甲烷需求出现增长,但受大量低价进口产品的冲击,荷兰国内生产的二氯甲烷被迫转向出口市场,出口依赖程度较高,没有证据表明该情况会发生变化,此外,因有关法律的实施,荷兰国内二氯甲烷需求增长可能趋缓;受原反倾销措施制约,荷兰被调查产品几乎失去在华市场份额,对华出口数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此外,荷兰大量以低价甚至倾销的价格水平向第三国出口二氯甲烷,说明寻求国外市场的强烈需要。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荷兰被调查产品对中国的倾销很可能再度发生。
德国
由于没有德国生产商、出口商应诉配合调查机关的期终复审调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
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德国被调查产品倾销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审查。调查机关认为,申请人提供的信息是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
1、出口能力
(1)产能、产量和闲置产能
德国是全球二氯甲烷的主要生产国之一,自2001以来一直拥有巨大产能和产量,其倾销调查期的产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12%。
德国二氯甲烷的产能从2001年至2003年,一直保持在12万吨,2004年起增加了2.6万吨,增幅达21.67%。产量存在波动,总体有所增加,倾销调查期较2001年增加3.15%,达10.15万吨。产能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82%下降的倾销调查期的69.52%。
2001年以来,德国二氯甲烷产品闲置产能不断增加,倾销调查期达4.45万吨,占同期中国总进口量的比例高达114.10%,占同期中国表观消费量的比例达19.94%。因此,如果德国生产商、出口商将其闲置产能完全释放并转向中国市场,德国二氯甲烷产品对华出口能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2)产能调节
如前所述,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产能产量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调节。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德国二氯甲烷产能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经调节还可增加40%。
德国是《蒙约》的签约国。《蒙约》对四氯化碳和F22的限制,直接影响到三氯甲烷的生产和消费,德国涉案企业有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的生产,调节扩大二氯甲烷的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2004年第8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德国的进口三氯甲烷征收96 %的反倾销税,德国三氯甲烷对华出口受到限制。
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为缓解上述因素造成的影响,德国涉案企业很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的生产,进一步调节扩大二氯甲烷的生产。
(3)德国国内市场的消费情况
单位:万吨
┌─────────┬─────┬─────┬─────┬─────┬─────┬─────┐
│ 年份│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项目 │ │ │ │ │ │ │
├─────────┼─────┼─────┼─────┼─────┼─────┼─────┤
│ 世界市场消费量 │ 59.52 │ 63.07 │ 68.54 │ 74.16 │ 79.64 │ 90.25 │
├─────────┼─────┼─────┼─────┼─────┼─────┼─────┤
│ 德国市场消费量 │ 1.4 │ 3.34 │ 2.41 │ 3.34 │ 1.29 │ 1.16 │
└─────────┴─────┴─────┴─────┴─────┴─────┴─────┘
2001年以来,世界二氯甲烷消费量逐年增长,从 2001年的59.52万吨到2006年的90.2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33%。相对其巨大的产能产量,德国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并且同期德国国内市场对二氯甲烷的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从 2001年的1.4万吨到2006年的1.16万吨,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43%。
作为欧盟成员国,德国二氯甲烷产品消费同样受到VOC指令影响。在可预见的将来,德国国内二氯甲烷消费市场因VOC指令的实施而日益萎缩的状况不会改变。
(4)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单位:万吨
┌───────┬────┬─────┬─────┬────┬────┬──────┐
│ 年份│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倾销调查期 │
│项目 │ │ │ │ │ │ │
├───────┼────┼─────┼─────┼────┼────┼──────┤
│ 出口数量 │ 8.94 │ 8.45 │ 9.29 │ 9.11 │ 9.21 │ 9.68 │
├───────┼────┼─────┼─────┼────┼────┼──────┤
│ 产量 │ 9.84 │ 11.4 │ 10.8 │ 12.41 │ 10.22 │ 10.15 │
├───────┼────┼─────┼─────┼────┼────┼──────┤
│出口数量占产量│ 90.85% │ 74.12% │ 86.02% │ 73.41% │ 90.12% │ 95.37% │
│ 的比例 │ │ │ │ │ │ │
└───────┴────┴─────┴─────┴────┴────┴──────┘
自2001年以来,德国二氯甲烷产品的出口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并且总体呈增长趋势,由2001年的8.94万吨到倾销调查期的9.68万吨,增长幅度为8.28%。出口数量占其总产量的比例为73.41%-95.37%,说明德国二氯甲烷产品主要依靠国外市场。
2、对华出口情况
单位: 万吨,美元/吨
┌───────┬────┬────┬────┬────┬────┬────┬────┬────┐
│ 年份│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倾销调查│ 2006 │
│项目 │ │ │ │ │ │ │ 期 │ │
├───────┼────┼────┼────┼────┼────┼────┼────┼────┤
│对华出口数量 │ 0.65 │ 1.06 │ 0.04 │ 0.06 │ 0.03 │ 0.10 │ 0.003 │ 0.0015 │
│ │ │ │ │ │ │ │ │ │
├───────┼────┼────┼────┼────┼────┼────┼────┼────┤
│对华出口价格 │ 396.84 │ 391.78 │ 572.69 │ 462.50 │ 504.34 │ 640.43 │ 879.84 │ 400 │
│ │ │ │ │ │ │ │ │ │
├───────┼────┼────┼────┼────┼────┼────┼────┼────┤
│中国表观消费量│ 10.79 │ 10.83 │ 10.75 │ 15.79 │ 20.4 │ 25.72 │ 25.99 │ 33 │
│ │ │ │ │ │ │ │ │ │
├───────┼────┼────┼────┼────┼────┼────┼────┼────┤
│在华市场份额 │ 6.02% │ 9.79% │ 0.37% │ 0.38% │ 0.15% │ 0.39% │ 0.01% │ 0.005%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