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乡村文明有效提高,树立农村新风尚
安徽、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反映,“东桑西移”工程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促进了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的民主管理,密切了干群关系和工农关系。据统计,50个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1468次,直接参加学习的农民24.5万人次,在蚕桑生产重点乡村,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产生了许多发自农民内心的语言。 “人均一亩桑,快速奔小康”已成为山西蚕农的共识。湖北农民自发在养蚕大棚和小蚕共育室门前贴上“东桑西移政策好,种桑养蚕建家园”等对联和标语,表达他们对“东桑西移”工程的拥护和对科学养蚕的认同。云南蚕农形象地说“两颗茧一片瓦、三颗茧一块砖、一亩桑园三年可盖大瓦房”。广大蚕农目睹“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以各种生动朴素的语言,形容“东桑西移”工程带来的实惠。
总体上看,2006年“东桑西移”工程起步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部党组和薄熙来部长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多次表扬“东桑西移”工程。在社会也产生很大反响,在网络搜索引擎中,“东桑西移”一词达几十万条,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商务工作战线和茧丝绸行业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代表商务部,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感谢!
二、认真总结“东桑西移”工程的成功经验
“东桑西移”工程是我国茧丝绸行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系统工程。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开拓,勇于进取,大胆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一)部党组正确领导,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是“东桑西移”工程进展的重要保障
“东桑西移”工程从前期的提出、调研、分析、策划到论证、协调和最终确定,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工商总局的具体指导、积极配合和高度评价。财政部在极短的时间内确定了资金支持规模,及时出台了申报项目资金的文件。工商总局多次派员参加相关的工作会议,要求工商系统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无证收购鲜茧行为,规范茧丝市场流通秩序。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协助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在中宣部的支持下,中央主要媒体对“东桑西移”工程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形成了支持“东桑西移”工程实施的良好外部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