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商务部公告2006年第44号--环氧氯丙烷反倾销案终裁公告

  经进一步审查和调查,在终裁决定中,对该公司报告的出厂装卸费、国际运费、港口装卸费、出口检验费等调整项目,调查机关认定该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决定在终裁中对其调整要求予以支持,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出口价格进行了调整。
  (二)价格比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在考虑了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后,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进行了比较。调查机关在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应诉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在出口国(地区)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
  对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未应诉以及应诉而未递交答卷的公司的倾销幅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做出裁定。
  (三)倾销幅度
  经过计算,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俄罗斯公司
  1、考斯迪克封闭式股份公司(The Joint Stock Company Kaustik)             17.9 %
  2、乌苏里耶化工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Usoliekhimprom”)                 5.4%
  3、其他俄罗斯公司(All Others)          71.5%
  韩国公司
  1、韩华石油化学株式会社(HAN WHA CHEMICAL CORPORATION)                  4.0%
  2、三星精密化学株式会社
  (Samsung Fine Chemicals Co.,LTD)          3.8%
  3、其他韩国公司(All Others)           71.5%
  日本公司
  1、日本鹿岛化学株式会社
  (Kashima Chemical Co., Ltd.)          4.7%
  2、日本大曹株式会社(DAISO CO., LTD.)     0.9%
  3、其他日本公司(All Others)           71.5%
  美国公司
  1、陶氏化学公司(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4.3%
  2、其他美国公司(All Others)           71.5%
  五、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累积评估的适当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九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五条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考察了相关证据材料后认定:
  1.原产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和进口量不属于微量或可忽略不计。
  调查证据显示,原产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均不小于2%,其进口量均超过中国环氧氯丙烷总进口量的3%,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微量或可忽略不计的范围。
  2.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而且竞争条件基本相同。
  (1)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之间物理和化学特性相同、质量和用途基本相同,且可以相互替代;
  (2)调查期内,原产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进口环氧氯丙烷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数量较大,而且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同时出现;
  (3)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均通过直销、经销商经销或其他方式销售到最终用户,销售渠道基本相同。
  因此,调查机关认为就原产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进口环氧氯丙烷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是适当的。
  (二)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及所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
  1、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
  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 2000-2003年和2004年1-6月,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合计分别为24768.06吨、35014.14吨、39141.84吨、58753.77吨和40559.68吨。2001-2003年,来自上述四国的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1.37%、11.79%、50.10%,年均增长33.37%。2004年1-6月,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9.09%。上述四国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绝对数量一直较大,而且呈逐年大幅增长趋势。
  2、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国内所占市场份额
  调查期内,2000-2003年和2004年1-6月,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合计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46.02%、44.24%、41.22%、41.86%和49.38%。2004年1-6月,被调查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比上年增长7.5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6.54个百分点。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国内所占市场份额一直较大,并在调查后期呈现增长势头。
  (三)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及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1、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
  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2000-2003年和2004年1-6月,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出口到中国国内的被调查产品加权平均价格分别为1071.74美元/吨、801.05美元/吨、749.95美元/吨、1001.89美元/吨和1097.46美元/吨。2001-2003年分别比上年下降25.26%、6.38%、增长33.59%, 2003年比2000年下降6.52%,年均下降2.22%。2004年1-6月,进口被调查产品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13.48%,比2000年仅增长2.40%,2003年后,因受被调查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被调查产品价格出现上涨。
  2、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
  调查期内,2001-2003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24.08%、6.92%、增长29.61%,2003年比2000年下降8.41%,年均下降2.88%。2004年1-6月,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15.97%,比2000年增长5.16%。2003年后,因受国内同类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出现上涨。2001-2003年和2004年1-6月,进口被调查产品销售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分别低1.02%、4.52%、1.59%和6.11%,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产生了抑制作用。
  调查期内,由于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受被调查产品的影响和主导,出现国内同类产品与被调查产品的价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且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的下降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2003年后,由于国内市场需求趋旺,尤其是国内外原油价格上涨,使得国内外环氧氯丙烷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进口被调查产品和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有所上扬,但国内同类产品仍未能达到合理的销售价格水平,使得国内产业一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四)国内产业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评估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需求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01-2003年,国内环氧氯丙烷的表观消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7.05%、19.98%、47.83%,年均增长37.65%。2004年1-6月,国内环氧氯丙烷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9.35%。由于中国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带动了国内环氧氯丙烷旺盛的市场需求。
  调查机关在调查中发现,调查期内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向中国大量低价出口环氧氯丙烷,给中国国内产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主要事实如下:
  1、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能和产量
  调查期内,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需求旺盛,表观消费量逐年增长,而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增长却明显回落。2001-2003年,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70.59%、零和6.90%,年均增长22.17%,比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低15.48个百分点。2004年1-6月与上年同期相比产能增长为零,而表观消费量的增长却达到29.35%。2001年国内产业产能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本案申请人之一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化工厂新建的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于2001年初正式投产,使当年国内产业的产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以后产能增长明显回落,2004年1-6月与上年同期比产能没有增长。
  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的产量增长与产能增长趋势基本相同。前期产量随产能出现一定增长,后期产量增长明显减缓。2001-2003年,国内同类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1.48%、下降0.21%、增长32.36%,年均增长31.32%,比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低6.33个百分点。2004年1-6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国内产业产量仅增长2.49%,比表观消费量的增长低26.86个百分点,产量增长明显大幅减缓。
  2、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量和销售收入
  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销售量与产量增长趋势基本相同,销售量的增长后期呈现明显回落趋势。2001-2003年,国内同类产品销量分别比上年增长83.31%、下降0.38%和增长27.93%,年均增长32.69%,比被调查产品的进口量年均增长低0.68个百分点,比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低4.96个百分点。2004年1-6月与上年同期相比销量仅增长2.21%,比被调查产品的进口量增长低46.88个百分点,比表观消费量的增长低27.14个百分点,后期销售量增长明显大幅回落。2001年国内同类产品销量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本案申请人之一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化工厂新建的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于当年初正式投产,带来同类产品销量的上升。
  调查期内,前期由于国内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趋于下降,销售收入的增长低于销售量的增长,后期因同类产品价格上涨导致销售收入有所增长。2001-2003年,国内同类产品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39.17%、下降7.27%和增长65.81%,年均增长28.86%,比销售量的年均增幅低3.83个百分点。2004年1-6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同类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8.53%,销售收入增长减缓。2003年后,因同类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了同类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国内同类产品销售收入有所增长,但仍未达到正常、合理的销售收入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