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免疫学检查
在从患者标本中未获得炭疽杆菌阳性和分离结果的情况下,可依据血清学检验结果确定对患者的诊断。
首份血清应在首次检视患者时采取,通常应一次采取血液标本供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血清学抗体检查及常规的血液检查使用。血清分离后置4℃保存,应在5天内完成检测。如超过5天,应放置于-20℃冰箱保存。恢复期血清应在发病后15天左右采取。
恢复期血清应在发病后15日左右采取。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液内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的抗体,试验方法如下。
1、滴定板包被:所用各孔加入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液(0.3μg/ml)100μl,酶标板贴上封口膜,置4℃过夜。次日,弃孔内溶液,每孔加洗涤缓冲液100μl,洗涤3次,每次3min。
洗涤缓冲液配方为:
Tris 2.42g
1M HCl 13ml
Tween-20(0.05%) 0.5ml
加蒸馏水至 1000 ml
2、待检血清:样本的初筛:每孔加入100μl待测血清,按倍比稀释(稀释液为生理盐水)至1∶8,置37℃60min。弃孔内溶液,每孔加洗涤缓冲液100μl,洗涤3次,每次3min (同时做空白、正常血清对照)。复判:每份阳性血清做双复孔检测其滴度,增加测定结果的可分析性。
3、耦联酶标记:于各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工作浓度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SPA 或抗人IgG100μl,酶标板贴上封口膜,置37℃60min。弃孔内溶液,每孔加洗涤缓冲液100μl,洗涤3次,每次3min。
4、显色:于各反应孔中加入等体积混合的显色底物A、B溶液100μl,酶标板贴上封口膜,置暗处20min。于各反应孔中加入显色终止液(0.5MH2SO4)100μl终止反应。
底物A液(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pH5.0)配方为:
0.2MNa2HPO4(28.4克/L) 25.7ml
0.1M柠檬酸(19.2克/L) 24.3ml
H2O2 0.1%
蒸馏水 50ml
底物B液(TMB〈四甲基联苯胺〉使用液)配方为:
TMB 3.90g
柠檬酸 10.52g
EDTA 1.86g
甘油 2000ml
DMSO 300ml
加热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00ml
5、结果判断:实验结果可用酶标仪判读,被检孔吸光度(A)值达阴性血清对照孔OD值的2.1倍时,可判断为阳性。
注:技术说明
⑴在从患者标本中未获得炭疽芽胞杆菌阳性和分离结果的情况下,可依据血清学检测结果,确定对患者的诊断。
⑵目前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炭疽特异性抗体检测,一般用捕捉法进行,即酶标板孔用适量炭疽毒素抗原包被,加入100μL待检血清后,经洗涤加入工作浓度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SPA或抗人IgG,再经洗涤后用酶标仪判读,被检孔A值高于阴性对照孔≥2.1倍时,可判断为阳性。
⑶双份血清标本:患者首份血清应在首次检视患者时采取,通常应一次采取血液标本供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血清学抗体检查及常规的血液检查使用,血清分离后置4℃保存,待获得恢复期血清后,一同进行抗体检查。恢复期血清应在患者发病后15日左右采取。
⑷试剂盒:应有国家有关机构颁发的应用许可证。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在炭疽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患者职业、工作和生活情况,如与食草动物密切接触的农、牧民及皮毛、皮革加工工人;在疫区生活或可能施放生物武器的环境中停留和接触的可疑物者。需要注意的是,流行病学调查可能无法发现接触史,而在受到生物攻击的情况下,可疑的接触史可能与自然感染完全不同。因而流行病学线索不是诊断的必需条件。
二、临床表现
典型皮肤炭疽的皮损特点(具有黑痂的浅溃疡,周边有小水疱,附近组织较为广泛的非凹陷性水肿)而无明显疼痛感觉。发生吸入性炭疽时可突发寒战、高热、呼吸困难、紫绀等;发生胃肠型炭疽时可出现急性腹泻、急腹症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