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通知

  5.2.4 确定节能指标
  (1)各分项节能指标;
  (2)综合节能指标。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3.1节水规划
  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节水规划方案,如中水、雨水回用等,保证方案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5.3.2提高用水效率
  (1)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
  (2)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空调冷却水和游泳池用水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卫生间采用低水量冲洗便器、感应出水龙头或缓闭冲洗阀等,提倡使用免冲厕技术等;
  (3)采用节水的景观和绿化浇灌设计,如景观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尽量利用河湖水、收集的雨水或再生水,绿化浇灌采用微灌、滴灌等节水措施。
  5.3.3雨污水综合利用
  (1)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有利于污水处理和雨水的回收再利用;
  (2)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
  (3)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顶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5.3.4 确定节水指标
  (1)各分项节水指标;
  (2)综合节水指标。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
  5.4.1 节材
  (1)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
  (2)选用可循环、可回用和可再生的建材;
  (3)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
  (4)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减少施工废料;
  (5)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5.4.2 使用绿色建材
  (1)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减少建材在全寿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
  (2)选用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少的建材;
  (3)使用原料消耗量少和采用废弃物生产的建材;
  (4)使用可节能的功能性建材。
  5.5 室内环境质量
  5.5.1 光环境
  (1)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室内空间;
  (2)采用自然光调控设施,如采用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等,改善室内的自然光分布;
  (3)办公和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
  (4)室内照明尽量利用自然光,如不具备自然采光条件,可利用光导纤维引导照明,以充分利用阳光,减少白天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5)照明系统采用分区控制、场景设置等技术措施,有效避免过度使用和浪费;
  (6)分级设计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满足低标准的一般照明与符合工作面照度要求的局部照明相结合;
  (7)局部照明可调节,以有利使用者的健康和照明节能;
  (8)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和电器附件。
  5.5.2 热环境
  (1)优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防止因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高过低、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等引起的不舒适感;
  (2)设置室内温度和湿度调控系统,使室内的热舒适度能得到有效的调控,建筑物内的加湿和除湿系统能得到有效调节;
  (3)根据使用要求合理设计温度可调区域的大小,满足不同个体对热舒适性的要求。
  5.5.3 声环境
  (1)采取动静分区的原则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如办公、居住空间不与空调机房、电梯间等设备用房相邻,减少对有安静要求房间的噪声干扰;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