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通知

5.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5.1.1建筑场地
  (1)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
  (2)场地环境应安全可靠,远离污染源,并对自然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
  (3)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
  (4)避免建筑行为造成水土流失或其他灾害。
  5.1.2 节地
  (1)建筑用地适度密集,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立足创造宜居环境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2)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公共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
  (3)高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
  5.1.3 降低环境负荷
  (1)建筑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控制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2)减少建筑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
  (3)利用园林绿化和建筑外部设计以减少热岛效应;
  (4)减少建筑外立面和室外照明引起的光污染;
  (5)采用雨水回渗措施, 维持土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5.1.4 绿化
  (1)优先种植乡土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减少日常维护的费用;
  (2)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应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并起到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
  (3)绿地配置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目的。
  5.1.5 交通
  (1)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
  (2)合理组织交通,减少人车干扰;
  (3)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并结合绿化为车辆遮荫。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5.2.1 降低能耗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
  (2)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由高效保温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
  (3)采用用能调控和计量系统。
  5.2.2 提高用能效率
  (1)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和设备
  1)合理选择用能设备,使设备在高效区工作;
  2)根据建筑物用能负荷动态变化,采用合理的调控措施。
  (2)优化用能系统,采用能源回收技术
  1)考虑部分空间、部分负荷下运营时的节能措施;
  2)有条件时宜采用热、电、冷联供形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采用能量回收系统,如采用热回收技术;
  4)针对不同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5.2.3 使用可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可参考下表2:

  表2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
│ 可再生能源 │            利用方式            │
├──────┼────────────────────────────┤
│  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                       │
│      ├────────────────────────────┤
│      │太阳能供暖与热水                    │
│      ├────────────────────────────┤
│      │太阳能光利用(不含采光)于干燥、炊事等较高温用途热量的供给│
│      ├────────────────────────────┤
│      │太阳能制冷                       │
├──────┼────────────────────────────┤
│  地热  │地热发电+梯级利用                   │
│(100%回灌) ├────────────────────────────┤
│      │地热梯级利用技术(地热直接供暖-热泵供暖联合利用)   │
│      ├────────────────────────────┤
│      │地热供暖技术                      │
├──────┼────────────────────────────┤
│  风能  │风能发电技术                      │
├──────┼────────────────────────────┤
│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发电                      │
│      ├────────────────────────────┤
│      │生物质能转换热利用                   │
├──────┼────────────────────────────┤
│  其他  │地源热泵技术                      │
│      ├────────────────────────────┤
│      │污水和废水热泵技术                   │
│      ├────────────────────────────┤
│      │地表水水源热泵技术                   │
│      ├────────────────────────────┤
│      │浅层地下水热泵技术(100%回灌)             │
│      ├────────────────────────────┤
│      │浅层地下水直接供冷技术(100%回灌)           │
│      ├────────────────────────────┤
│      │地道风空调                       │
└──────┴────────────────────────────┘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