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采暖
A.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以采用电采暖:
A.2.1 在环保有特殊要求的区域;
A.2.2 远离集中热源的独立建筑;
A.2.3 采用热泵的场合;
A.2.4 能利用低谷电蓄热的场所。
A.3 燃煤供暖改为电采暖时,应采用具有蓄热功能的区域电热锅炉集中供热,同时宜设置热网调节和分户热计量装置。
A.3.1 采用大型常压热水箱蓄热时,要考虑其占地大的因素。
A.3.2 采用大型高压热水或其它蓄热温度超过100℃的介质蓄热时,要考虑到在居民区的安全因素。
A.4 室内直接电加热采暖方式可选用踢脚板电暖器、低温电热膜辐射、低温加热电缆辐射和电热水炉等方式。电采暖设备应符合相关电器标准,满足房间用途、特点、经济和安全防火要求。电采暖设备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应执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A.5 考虑到电网电压的波动,在确定电采暖设备容量时,应在房间负荷的基础上附加20%的运行系数。
A.6 对流式(踢脚板等)电暖器采暖:
A.6.1 选用的电暖器应外型美观、节省占地、安全可靠;
A.6.2 安装过程中应避免损坏电暖器内部构件,以防止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A.6.3 电暖器上不得覆盖其它物品。
A.7 低温辐射电热膜采暖:
A.7.1 热负荷的计算时,低温辐射采暖比散热器对流采暖,其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可降低1~2℃;
A.7.2 低温辐射电热膜采暖的天棚构造依次为:楼板、轻钢龙骨、绝热层、电热膜、石膏板及表面涂层。电热膜与室内各墙面及设施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A.7.3 绝热材料采用50mm厚无贴面超细玻璃丝棉毡,严禁使用含金属的绝热材料或金属防潮层;严禁使用易燃、有毒的绝热材料;
A.7.4 石膏板和表面涂层总热阻不应超过0.114m2℃/W,总厚度不应超过15mm;
A.7.5 轻钢龙骨及其配件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A.7.6 不宜用于厨房和卫生间。
A.8 低温加热电缆辐射采暖
A.8.1 热负荷的计算与低温辐射电热膜采暖相同。
A.8.2 低温加热电缆辐射采暖形式可为分为单导线与双导线两种,其布线方式也有相应的区别。
A.8.3 地面结构一般为聚苯乙烯绝热层、复合铝箔反射层、固定丝网、电缆及覆盖层,总厚度宜为30-50mm。
A.9 户用电锅炉采暖
A.9.1 户用电锅炉有低矮式、直立式和壁挂式多种形式,在采暖同时还可以提供生活热水;
A.9.2 电锅炉功率较大时,需配备3相380V电源;
A.9.3 热水最高出水温度一般约80℃,需对采暖系统进行校核计算。
A.10 室内直接电加热采暖的温控与计量
A.10.1 每个采暖房间应至少设置一个温控器。
A.10.2 直接电采暖用电宜采用独立的配电回路,宜单独设置电度表。
--热泵采暖
A.11 在夏季需要空调、冬季需要采暖的地区,宜优先考虑选用热泵采暖方式,可以同时兼顾采暖供冷的两种功能。
A.12 地源热泵是指利用地下水、地表水或土壤等作为热源的热泵。利用地源热泵采暖时,室内采暖设备可以是空调末端装置,也可以是低温辐射地板。热泵用于冬季采暖时,应根据其实际工况下的供水温度,校核末端设备的供热能力。
A.12.1 应作好水源的可行性研究,调查欲利用水源的条件(水量、水温、水质),以确定具体的供水方案。
A.12.2 利用地下水或地表水作热泵热源时,应保证水质符合机组的使用要求。当水中含砂量较高时(含砂量>1/20万),可在水源水管路中设置旋流除砂器或沉淀除砂池,以避免机组和管路磨损和堵塞;当混浊度>20mg/L时应安装净水器加以过滤;水源CaO含量应<200mg/L,以避免水结垢;水矿化度(单位容积水中所含的各种离子、化合物的总量)<350mg/L时,可以不加板式换热器,当矿化度为350-500mg/L时应安装不锈钢板式换热器,当矿化度>500mg/L时应安装抗腐蚀性强的钛合金板式换热器;水的PH值应为6.5-8.5,否则应设有相应的水处理设备。
A.12.3 利用地下水作为热源的热泵,地下水要在封闭管路内运行,防止地下水源污染,并应回灌。无压自流式回灌适合于含水层渗透性好、井中有回灌水位和静上水位差;并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适当的采灌比。
A.12.4 为预防和处理回灌井的堵塞,应适当回扬。回扬次数和回扬持续时间根据含水层颗粒大小和渗透性而定。在岩溶裂隙含水层可以不回扬;在松散大颗粒含水层回扬1-2次/周,在中、细颗粒含水层回扬1-2次/天。
A.12.5 地表水水温随季节、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变化,在长江以北冬季地表水可能结冰,热泵系统应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地下水水温在近地表处为变温带,再向下是恒温带,一般恒温带水温为10-22℃,可以作为热泵的热源,如在变温带取水,应要防止水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