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牧民意愿,形成有市场、有规模的产业,巩固农村、小城镇市场,发展城市消费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
3、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市场和技术优势,依托产品专业化生产,发展优势、特色林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林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带,实现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的有机结合。
4、适度规模经营。沙产业的发展要以促进生态建设为基础,根据资源状况、原料基地规模和市场需求情况,既要发展大中型龙头骨干企业,又要发展有优势、有市场、有潜力的小型企业。
5、依靠科学技术。保护和发展具有特色的传统工艺,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及装备,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6、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通过制定沙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产业合理布局,防止盲目立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重点扶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产业项目,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在不断优化和切实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前提下,经过5-10年的发展,建立具有竞争力强、区域分工合理、种养加销统筹、覆盖优势产品的沙产业体系,提高沙产业现代化水平,形成与优势产业相适应的加工销售布局,稳步提升沙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近期要建成一批优势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稳步提高生产能力,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初步建成一批优势产品产业带,每个产业带形成1-2个拳头产品,培育2-3个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沙产业发展状况,研究确定切实可行的沙产业发展目标,逐步实现村有当家品种,乡有特色项目,县有龙头企业,区域有优势产业。
三、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培育灌木资源,突出发展以名特优新干鲜果品为主的经济林种植业,适度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注重发展山杏、大扁杏等生态经济兼用林。通过林草、林药间作,发展饲草生产基地和中草药基地,限制根用药材的发展。积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花卉、绿色食品、食用菌等产业。
(二)巩固发展养殖业。以发展畜禽养殖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立足于林木资源,发展林下养殖。要由以往单纯追求养殖数量向提高养殖质量转变,逐步改良牲畜品种,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大力发展舍饲养殖业,加强舍饲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规模圈养,提高品种质量。
(三)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业。搞好木材深加工,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以灌木资源为原料的饲料、饮料、人造板及造纸加工业。努力提高干鲜果品保鲜、贮藏、精深加工水平,大力提升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果品加工工艺水平。肉、奶等畜产品要向深加工转化,提高畜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