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应模范遵守学术道德。
  三、学术引文规范
  (七)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八)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四、学术成果规范
  (九)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十)应注重学术质量,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避免片面追求数量的倾向。
  (十一)应充分尊重和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注重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相关研究资料和学术信息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研究方案,讲究科学方法。力求论证缜密,表达准确。
  (十二)学术成果文本应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十三)学术成果不应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
  (十四)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
  (十五)凡接受合法资助的研究项目,其最终成果应与资助申请和立项通知相一致;若需修改,应事先与资助方协商,并征得其同意。
  (十六)研究成果发表时,应以适当方式向提供过指导、建议、帮助或资助的个人或机构致谢。
  五、学术评价规范
  (十七)学术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十八)学术评价应以学术价值或社会效益为基本标准。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为主要尺度;对应用研究成果的评价,应注重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