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实验基地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建设
(1)国家实验研究基地
完善国家、部门、地方三个层次的实验室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共建共享、流动开放、高效运行的国家实验研究基地。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革和调整,推动有条件的实验室拓宽方向,凝聚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一步促进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和合作交流,鼓励和倡导机制创新,为实验室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2)完善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
利用信息化带动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在全国进一步推动协作共用工作发展,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社会共享;补充、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信息库;加强现有科学仪器设备运行和管理的信息化;试行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共建共享中心的运行补贴办法,促进共建共享中心的建立。
(3)加速国家对地观测系统建设
通过增强功能和数据资源整合,建成由4站-25个应用结点组成的EOS-MODIS共享网。
开展多分辨率、先进雷达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共享平台试点建设,实现多光谱与先进雷达ENVISAT-ASAR数据和MODIS数据共享平台的有机结合;对卫星数据获取的设备进行改进和改造,增强国产化卫星数据接收设备的性能;建立和完善多光谱、先进雷达遥感数据共享服务的标准体系;利用国际先进的网点技术,实现遥感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服务,逐步完善我国高效运行的遥感地面支撑系统;整合和完善陆地卫星遥感数据共享分发系统。
(4)国家野外观测台站
根据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急需以及实验站点的区域代表性、类型典型性,推动现有35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台站(试点站)高效运行、规范管理;构建国家野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和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台站网络体系,提高实验观测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水平,加强资源共享建设,实现实验观测的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5)国家计量基标准体系及计量、检测技术支撑体系
研制高新技术产业化所急需的计量基标准,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社会发展中非常态、动态、连续测量的溯源问题;完善国家光学计量基标准体系和国家量子电学基准体系;研制食品安全、农业、环境等领域急需的标准物质;建立以基准方法、基准物质为基础的分析化学计量体系和检测方法技术支撑体系;建立计量基标准国际关键比对所需系统。
2.科学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