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社会资源,着力巩固服务的物质依托。包括办公地点、活动场所在内的工作阵地是青年中心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探索多样化的建设模式。开展团内联合,用好现有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图书站等团属阵地。依托社会资源,积极协调使用城乡社区服务机构、文化体育场所、教学培训单位等场地。做好市场开发,以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与企业或个人联合建设阵地。争取党政有关部门支持,自主开辟和新建阵地。建设青年中心网站或网页,依托网络平台建立虚拟阵地。加强阵地的软硬件建设,更好地发挥阵地作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企业赞助、公众捐赠、有偿服务和国际资助,通过项目合作、设立基金等方式,解决青年中心经费来源问题。
五、建设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提高青年中心工作水平
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推进青年中心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围绕选拔、培训、管理等环节,以专职工作者和志愿者为主体,培养青年中心负责人、青年社团负责人和工作骨干,建设一支具备一定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热爱青年事业的青年中心工作队伍。
发展青年中心专职工作者。要通过政府和有关单位购买服务等方式,招聘有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较强的社会工作者,安排到青年中心开展工作,提高青年中心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化水平。争取党政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支持,通过人才交流、挂职锻炼、见习实习等方式,组织相关人员在一段时间内专门从事青年中心工作,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
招募青年中心志愿者。丰富动员方式和手段,壮大青年中心志愿者队伍。结合大中专院校与青年中心结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援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工作,通过定向招募和派遣,形成接力机制,组织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参与青年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动员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以及与青年发展相关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发挥他们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优势,指导和服务青年。鼓励更多热心青年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为青年中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建立培训和交流机制,提高青年中心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水平、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注重帮助他们学习社会工作方法,培养和提高动员组织、活动设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掌握建设青年中心的工作理念和具体方式。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考核评价青年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逐步提高青年中心的工作水平。
六、加强共青团的领导,促进青年中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