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2004修订)[失效]

  (四)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转让有形财产、提供有形财产使用权等所实际支付或收取的费用金额。
  (五)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转让无形财产、提供无形财产的使用权等所实际支付或收取的费用和金额。
  税务审计人员应按年度对上述五种交易类型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分别填写以下表项,并由企业签认:
  1.《关联企业关联交易额认定表》;
  2.《产品(商品)销售去向情况统计表》;
  3.《材料(商品)购入来源情况统计表》;
  4.《融通资金情况统计表》;
  5.《提供劳务情况统计表》;
  6.《转让有形财产、提供有形财产使用权统计表》;
  7.《转让无形财产、提供无形财产使用权统计表》。

第四章 调查审计对象的选择

  第十一条 主管税务机关在接到企业报送的申报表后两个月内,应结合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交易额的认定情况和对企业当年或历年年度财务报表和会计报表审核情况,全面、系统地对企业当年或历年年度销售或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盈亏率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同时,对企业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进行初步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一般营业常规,并填制《企业基本情况表》和《历年生产经营状况分析表》,由企业确认。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调查审计对象的筛选。
  第十二条 选择重点调查审计对象的一般原则是:
  (一)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权受关联企业控制的企业;
  (二)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数额较大的企业;
  (三)长期亏损的企业(连续亏损2年以上的);
  (四)长期微利或微亏却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
  (五)跳跃性盈利的企业(指隔年盈利或亏损,违反常规获取经营效益的企业);
  (六)与设在避税港的关联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
  (七)比同行业盈利水平低的企业(与本地区同行业利润水平相比);
  (八)集团公司内部比较,利润率低的企业(即与关联企业相比,利润率低的企业);
  (九)巧立名目,向关联企业支付各项不合理费用的企业;
  (十)利用法定减免税期或减免税期期满,利润陡降进行避税的企业,以及其他有避税嫌疑的企业。
  第十三条 每年实际调查审计的面一般不应少于被选定重点调查对象的30%。
  第十四条 重点调查审计对象确定后,应针对其存在的疑点问题,填制《企业转让定价税收审计调查呈批表》,报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交由调查审计人员组织实施检查。

第五章 调查审计的实施

  第十五条 各级主管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与其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问题进行调查,被查企业必须据实报告其业务往来情况,并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或隐瞒。
  第十六条 案头审计和准备工作。
  在选定调查对象实施调查审计之前,审计人员要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职能或功能进行综合分析,要全面熟悉被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容、方式、收入确定、财务核算、定价方法、纳税等情况。
  (一)根据审计情况,可向企业调阅下列与纳税有关的资料:
  1.政府及其所属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批文;
  2.工商、税务登记证件;
  3.投资、经营合同、章程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4.年度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