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型大模式)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标准内涵 ┃
┠────────┼─────────┼─────────────────────────┨
┃ 建设 │ 合理定位 │覆盖多个国家重点支持专业领域(数控技术、汽车维修、┃
┃ 基础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建筑技术、煤矿┃
┃ 与 │ │开采技术与安全、护理); ┃
┃ 改革 │ │区域内上述领域中相关行业年产值达到一定规模; ┃
┃ 力度 │ │区域内上述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未来3年内数量达到 ┃
┃ │ │一定规模。 ┃
┠────────┼─────────┼─────────────────────────┨
┃ │ 地区政策保障 │当地政府对本区域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有整体规划,并┃
┃ │ │已按计划完成2004年度实施工作;教育、财政、劳动、人┃
┃ │ │事等部门分别制订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政策,并以┃
┃ │ │文件颁布及项目实施等形式予以具体落实。 ┃
┠────────┼─────────┼─────────────────────────┨
┃ │ 地区投入保障 │用于职业教育的年教育事业费足额到位,并有专项经费支┃
┃ │ │持实训基地建设。 ┃
┠────────┼─────────┼─────────────────────────┨
┃ │ 产学合作 │大型企业实质性参与联合办学,设立有一定数量的校企联┃
┃ │ │合项目;企业专家承担一定的实训基地教学授课、专业实┃
┃ │ │习指导等教学工作;每年去联合办学企业工作的专业教师┃
┃ │ │人数及时间达到一定规模。 ┃
┠────────┼─────────┼─────────────────────────┨
┃ 办学条件与 │ 专业设置 │针对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方向,举办相关专业已有┃
┃ 教学质量 │ │较长时间,学制时间符合基地建设要求。 ┃
┃ │ │ ┃
┃ 办学条件与 │ │ ┃
┃ 教学质量 │ │ ┃
┃ │ │ ┃
┃ 办学条件 │ │ ┃
┃与教学质量 │ │ ┃
┠────────┼─────────┼─────────────────────────┨
┃ │ 双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相关专业都能颁发高级工资格证书,中┃
┃ │ │职院校实训基地相关专业都能颁发中级工资格证书,其中┃
┃ │ │部分专业可参加相应技师及以上资格证书理论部分的考 ┃
┃ │ │试。 ┃
┠────────┼─────────┼─────────────────────────┨
┃ │ 就业率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情况良好。 ┃
┠────────┼─────────┼─────────────────────────┨
┃ │ 教学改革与模式 │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情况良┃
┃ │ │好; ┃
┃ │ │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全部实施2年制改革方案,中等 ┃
┃ │ │职业教育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实施学分制管理; ┃
┃ │ │以就业为导向,以加强技能培养为目标,创新课程设置;┃
┃ │ │紧扣市场需求,核心教学项目与实训项目相结合,全部 ┃
┃ │ │涵盖职业资格要求与技术等级评定标准; ┃
┃ │ │配合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编写出版系列教材,┃
┃ │ │主编多本教材。 ┃
┠────────┼─────────┼─────────────────────────┨
┃ │ 技能水平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 │ │3年内在相关专业领域技能大赛上获得过国家级奖励,中 ┃
┃ │ │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获证情况良好。 ┃
┠────────┼─────────┼─────────────────────────┨
┃ │ 教改成绩 │在相关专业领域中有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专业┃
┃ │ │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国家精品课┃
┃ │ │程建设项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国家级教学改┃
┃ │ │革立项项目,并涵盖数个专业领域。 ┃
┠────────┼─────────┼─────────────────────────┨
┃ │ 实训条件 │数控技术相关专业:数控设备配备达到一定规模; ┃
┃ │ │汽车维修技术相关专业:汽车类实训设备配备达到一定规┃
┃ │ │模; ┃
┃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相关专业:计算机配备达到一定规┃
┃ │ │模,网络覆盖全部教学、实训场所及管理部门,宽带接入┃
┃ │ │因特网,运转正常; ┃
┃ │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相关专业:相关配套实验设备配备┃
┃ │ │达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数量的40个工位以上的专用实训┃
┃ │ │场所; ┃
┃ │ │建筑技术相关专业:建筑类实训设备配备达到一定规模,┃
┃ │ │拥有一定数量的专用实训场所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 ┃
┃ │ │煤矿开采技术与安全相关专业:煤矿类通风、排水实训设┃
┃ │ │备配备达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数量的专用实训场所和稳┃
┃ │ │定的校外实习场所; ┃
┃ │ │护理相关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总值,护理床、护理模型 ┃
┃ │ │人、ICU全套抢救设备(心肺复苏仪、人工呼吸机、心电 ┃
┃ │ │监护仪等)、全功能手术床、全功能分娩床、分娩机转 ┃
┃ │ │模型等设备配置达到一定数量; ┃
┃ │ │各专业均应配有部分档次较高的生产型设备; ┃
┃ │ │实训场地建筑面积能够满足基地教学需要。 ┃
┠────────┼─────────┼─────────────────────────┨
┃ │ 师资配备 │各专业拥有相关专业技师(软件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护┃
┃ │ │师)人数满足实训基地教学需要; ┃
┃ │ │专任教师人数及专业课及实训课中“双师型” 教师所占 ┃
┃ │ │比例满足实训基地教学需要; ┃
┃ │ │实训基地共享院校相关专业中,“双师型”教师具有技师┃
┃ │ │(工程师等中级职称)及以上职称的人数满足实训基地教┃
┃ │ │学需要。 ┃
┠────────┼─────────┼─────────────────────────┨
┃ │实训人数及实训时间│每年的实训学生人数和时间达到相当规模。 ┃
┠────────┼─────────┼─────────────────────────┨
┃ │ 实训模式与氛围│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实际生产占有实训工作量一┃
┃ │ │定比例;实训现场设备布置、安全、环保等满足国家相关┃
┃ │ │法规的要求,实训现场具有企业生产的氛围。 ┃
┠────────┼─────────┼─────────────────────────┨
┃ │ 生活服务配套设施│食宿条件满足培训任务需要。 ┃
┠────────┼─────────┼─────────────────────────┨
┃管理体制改革与可│ 产学结合│产学合作教育,资源共享,双赢互利,良性发展; ┃
┃持续发展条件 │ │打破行业界限,重视发挥行业办职业教育的优势作用; ┃
┃ │ │支持多种形式职业教育发展,可以参股、合资、合作 ┃
┃ │ │办学。 ┃
┠────────┼─────────┼─────────────────────────┨
┃ │ 管理机制│中、高职院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或地方政府可广泛 ┃
┃ │ │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 ┃
┃ │ │教学文件齐备、教学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有效;实 ┃
┃ │ │训教学安排科学、合理,能充分发挥实训设备的使用效 ┃
┃ │ │益; ┃
┃ │ │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工艺守则等规 ┃
┃ │ │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 ┃
┠────────┼─────────┼─────────────────────────┨
┃ │ 共享机制│面向社会开放,实训基地共享院校数量,实训设备能满 ┃
┃ │ │足中、高职院校的实训要求。 ┃
┠────────┼─────────┼─────────────────────────┨
┃ │ 经费来源│基地运行有专项资金保障,为企业提供的配套生产服务 ┃
┃ │ │可满足正常实训消耗与日常运行管理费用。 ┃
┠────────┼─────────┼─────────────────────────┨
┃ │ 社会服务│主动面向市场,开展社会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 ┃
┃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类型、多层次培训任务,每年 ┃
┃ │ │培训人数达到一定规模; ┃
┃ │ │能够为社会提供配套技术服务,与相关企业有稳定的联 ┃
┃ │ │合生产订单和产品研发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