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鉴定合格率。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检验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鉴定合格率(%)=取得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3.初次就业率。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的高低以及一所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主要标志。
初次就业率(%)=毕(结)业六个月内的就业人数/毕(结)业生总数
4.专业对口就业率。可以反映技能人才培养机构的专业设置是否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专业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人员中专业对口人员/毕(结)业生总数
为了进一步考察技能人才培养机构的培养效果,在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构毕(结)业生跟踪制度的基础上,还可以考察其毕(结)业生的就业稳定率、工资增长率和突出贡献率(如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优胜者、省级以上技能人才表彰受奖者、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项目参与者)等。
二、辅助指标之一:教学评价
主要考察技能人才培养机构的教学过程和培养能力是否得到企业和劳动者的认可。主要指标包括:
1.定向招生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和培训,要求专业设置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依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设置专业和开发课程。定向招生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主要形式,包括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合作培训等。
定向招生率(%)=定向招生数/学校招生总数
2.培训课程参与率。技能人才培养机构满足市场需求的方式,还在于将系统的学制内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向不同类型的就业人员提供短期职业培训课程。包括就业训练课程、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和岗位适应性培训课程等。
培训课程参与率(%)=参加各类培训课程的人数/学生总数
3.实习教学率。实习教学是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保证实习教学的有效课时,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实习教学主要包括校内训练和企业实习等形式。
实习教学率(%)=实习教学课时数/总教学时数
这一组指标主要倡导技能人才培养应当坚持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和课程,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辅助指标之二:社会评价
引入外部评价机制,通过服务对象和合作伙伴的评价,来考察技能人才培养机构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力。主要指标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