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电信服务规范

  3.2.1 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的服务质量指标
  3.2.1.1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向用户说明本企业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的业务接入点,网络覆盖的范围以及与其他网络的互联情况。
  3.2.1.2 预受理时限
  平均值≤3工作日,最长为5工作日。
  预受理时限指用户登记后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网络资源确认,答复用户能否安装所需要的时间。
  3.2.1.3 入网开通时限
  平均值≤2工作日,最长为4工作日。
  入网开通时限指电信业务经营者自受理之日起,至为用户开通网络,实际使用的时间注。
  注:入网开通时限指标中不包括用户自有、自维及接入线路部分。下同。
  3.2.1.4 通信设备障碍修复时限
  平均值≤8小时,最长为12小时。
  通信设备障碍修复时限指自用户提出障碍申告时起,至障碍排除或采取其他方式恢复用户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时间。
  3.2.2 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的通信质量指标
  本小节规定的通信质量指标,范围限定在两个业务接入点之间,即把公众用户产生的IP包,从运营商位于某个城市的业务接入点开始,跨越全国性骨干网,传送到该运营商在另外一个城市的业务接入点止(不含城域网部分)。考核这些业务指标时,两个业务接入点选择在不同省的两个城市,并且空中距离超过1000公里。
  3.2.2.1 IP包传输往返时延
  往返时延平均值≤200毫秒。
  IP包传输往返时延指从一个平均包长的IP包的最后一个比特进入因特网业务接入点(A点),到达对端的业务接入点(B点),再返回进入时的接入点(A点)止的时间。
  3.2.2.2 IP包时延变化
  时延变化平均值≤80毫秒。
  IP包时延变化指在一段测量时间间隔内,IP包最大传输时延与IP包最小传输时延的差值。
  3.2.2.3 IP包丢失率
  包丢失率平均值≤2%。
  IP包丢失率指IP包在两点间传输时丢失的概率。
  3.2.2.4 IP业务可用性
  IP业务可用性≥99.9%。
  IP业务可用性指用户能够使用IP业务的时间与IP业务全部工作时间之比。在连续5分钟内,如果一个IP网络所提供业务的丢包率≤75%,则认为该时间段是可用的,否则是不可用的。
  3.3 X.25、DDN、帧中继数据传送业务的服务标准
  3.3.1 X.25、DDN、帧中继数据传送业务的服务质量指标
  3.3.1.1 预受理时限
  平均值≤4工作日,最长为8工作日。
  预受理时限指用户登记后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网络资源确认,答复用户能否安装所需要的时间。
  3.3.1.2 入网开通时限
  本地网业务:平均值≤3工作日,最长为5工作日;
  长途网业务:平均值≤4工作日,最长为7工作日。
  入网开通时限指电信业务经营者自受理之日起,至为用户开通业务,实际使用的时间。
  3.3.1.3 通信设备障碍修复时限
  平均值≤4小时,最长为8小时。
  通信设备障碍修复时限指自用户提出障碍申告时起,至障碍排除或采取其他方式恢复用户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时间。
  3.3.2 X.25、DDN、帧中继数据传送业务的通信质量指标
  3.3.2.1 X.25数据传送业务的通信质量指标
  3.3.2.1.1 呼叫建立时延(指标见表1)
  虚连接的呼叫建立时延指一个用户自发送“呼叫请求”分组开始,至从网络接收到“呼叫连接”分组结束所经过的时间。表1给出呼叫建立时延的统计指标值,表1中的X值见表2。
  3.3.2.1.2 数据分组传输时延(指标见表3)
  数据分组传输时延指从一个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进入网络的源节点开始,到该分组的第一比特离开终节点结束经过的时间。表3给出数据分组传输时延的统计指标值,表3中的Y值见表4。

  表1

呼叫建立时延的统计指标值



┏━━━━━━┯━━━━━━━━━━━━┯━━━━━━━━━━━━━━┯━━━━━━━━━━┓
┃      │国内(毫秒)      │国际通信国内部分(毫秒)  │国际(毫秒)    ┃
┃统计值   │            │              │          ┃
┃      ├──────┬─────┼──────┬───────┼────┬─────┨
┃      │A类型    │B类型   │A类型    │B类型     │A类型  │B类型   ┃
┠──────┼──────┼─────┼──────┼───────┼────┼─────┨
┃平均值   │2000+2X  │2600+2X │1000+X   │1600+X    │250   │1600   ┃
┠──────┼──────┼─────┼──────┼───────┼────┼─────┨
┃95%概率值 │2700+2X  │3100+2X │1500+X   │2100+X    │250   │1800   ┃
┠──────┴──────┴─────┴──────┴───────┴────┴─────┨
┃注:                                           ┃
┃1.95%概率值意味着有95%的呼叫建立时延值低于该值;                    ┃
┃2.国内A连接类型的特性是陆地连接;                             ┃
┃3.国内B连接类型的特性是具有一跳卫星电路的连接,或是经过一个或多个国内转接网络段的连接;  ┃
┃4.国际A连接类型的特性是经过一个直接陆地网间电路的连接;                  ┃
┃5.国际B连接类型的特性是经过两跳卫星电路和一个转接网络段,或一跳卫星电路和多个转接网络段的 ┃
┃连接。                                          ┃
┃6.X=400/R,R为数据信号传送速率,单位是kbit/s。                      ┃
┃7.表中数据以下列条件为基础:                               ┃
┃基本呼叫,未使用ITU-T X.25修改意见 规定的任何任选用户设施,而且没有发送任何呼叫用户数据;┃
┃在规定的连接部分外的实体的数据链路层窗口是开放的,流量不受控制;             ┃
┃传送每个呼叫建立分组通过电路段要涉及传输25个八位组。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