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卫生检疫应急预案的通知

  5.2 技术保障。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对检验检疫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疫情调查处理、实验室检测工作水平。
  5.3 物资保障。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负责保障所辖口岸应急预防性药物(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达非等)、消杀器械和检测试剂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附: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判定标准
    2.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卫生检疫应急处理流程图
    3.禽流感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4.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5.禽流感消毒技术方案
    6.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

   附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判定标准

  一、定义
  禽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禽类,也可发生在哺乳动物,甚至人类。
  二、病原学
  引起禽流感的病原为禽流感病毒,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A型。该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呈球形,直径80~120nm,由三层结构组成。内层为核衣壳,中层为病毒囊膜,外层为病毒包膜。目前可以分为16个H亚型和10个N亚型。
  A型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热及紫外线敏感,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的消毒药均可使该病毒灭活,但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口腔和粪便的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而具有极大的抵抗力,特别是在凉爽和潮湿温和的条件下可存活很长时间。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禽流感病毒(AIV)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家禽和野禽。目前认为传染源主要是鸡、鸭,特别是感染了H5N1病毒的鸡。受感染的禽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病毒。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鸟类和猪以外的动物。但具有高致病性的H5N1、H9N2、H7N7等禽流感病毒,一旦发生变异而具有人与人的传播能力,会导致人禽流感流行。
  (二)传播途径 主要由家禽传染到人,人传人的可能性也有。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禽流感病毒A(H5N1)可能通过以下途经传播: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或其粪便;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接触受感染的患者。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患病,无性别差异。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潜伏期一般为7天。人感染禽流感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发热、咳嗽、全身不适、肌痛、鼻塞流涕、腹痛、恶心、腹泻水样便。眼结膜炎与持续高热比较常见。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2~3天。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2.0×10(9上标)/L~18.3×10(9上标)/L,淋巴细胞大多降低,血小板正常。骨髓穿刺示细胞增生活跃,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现象。部分患者ALT升高。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半数患者胸部X线摄像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伴胸腔积液。
  (三)病原学检查 采用甲型流感病毒和H5亚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呼吸道标本(鼻咽或气管吸出物)阳性者,应列为疑似病例。从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咽或气管吸出物、痰或肺组织)分离A(H5N1);或血清微量中和试验检测A(H5N1)抗体阳性;或采用A(H5N1)特异性血凝素基因反转录PCR检测呼吸道标本阳性则可确诊。后者较常规的病毒分离法速度快,特异性高,而且可克服因混有其他病毒造成的误诊。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