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典型材料的通知
(国粮财[2005]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粮食主产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富余职工多、分流任务重、地方财力困难、工作难度大,分流安置好富余职工是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近几年来,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同时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积极推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温家宝总理2005年2月12日在《国内动态清样》(第401期)“河南国有粮企15万富余职工平稳分流”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河南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值得重视,适当时候可派人调查总结,如确值得借鉴,可向各地推介”。随后,国家粮食局立即组成专门调研小组赴河南省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的情况看,河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他们的做法对推进全国特别是粮食主产省区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具有借鉴作用。现将河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典型经验材料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中认真学习借鉴。
二00五年三月三十日
河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国家粮食局调研组)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2004年粮食产量852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老人、老帐、老粮”历史包袱问题很突出,2002年底全省国有粮食企业职工总数31万人,其中购销企业职工数23.4万人,位居全国第一位。如何妥善解决“三老”历史包袱问题,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任务十分艰巨。通过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的艰苦努力,河南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全面放开粮食市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2003年,河南省在洛阳、安阳、三门峡、商丘、信阳等5市进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试点。2004年,按照《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精神,在总结5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省全面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同时,2004年度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11.6亿元直接补贴农民,平均每亩补贴12.38元,人均补贴16.70元,加上降低农业税税率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新批准1000多家非公有制的粮食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入粮食购销市场,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和公平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制订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和粮食应急保障预案,完善充实地方储备25亿斤,粮食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增强。总体来看,河南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正在落实到位,进展比较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