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担保余值,同时存在未担保余值,收到承租人交还的租赁资产时,借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应收融资租赁款”等科目。如收回租赁资产的价值扣除未担保余值后的余额低于担保余值,则应向承租人收取价值损失补偿金,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存在未担保余值,不存在担保余值,收到承租人交还的租赁资产时,借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
担保余值和未担保余值均不存在,收到承租人交还的租赁资产时,无需作账务处理,只需进行相应的备查登记。
2.如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则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
如承租人没有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承租人返还租赁资产时,其会计处理同上述收回租赁资产的会计处理。
3.租赁期满,承租人行使了优惠购买选择权,应按收到的承租人支付的购买资产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如还存在未担保余值,借记“其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信托项目应定期对未担保余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
如有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经减少,应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并将由此而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确认为当期损失,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定应确认的租赁收入。如已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损失金额内转回,并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定应确认的租赁收入。未担保余值增加时,不作任何调整。
期末,未担保余值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将由此产生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确认为当期损失,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科目,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如已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损失金额内转回,借记本科目,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同时,将由此产生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增加额,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科目。
五、本科目应按承租人、租赁资产种类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信托项目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出固定资产的未担保余值。
1501 固定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信托项目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而取得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为实现特定信托目的,如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二)使用年限超过1年;
(三)单位价值较高。
二、固定资产应按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固定资产取得时的成本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一)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
如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二)收到委托人作为信托标的转入的固定资产,按信托文件约定的价值加上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包括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等相关税费。
三、固定资产增加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购入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委托人以固定资产为标的设立信托而转入的固定资产,按信托文件约定的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信托”、“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固定资产减少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按转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投出固定资产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该项固定资产已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投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贷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
(二)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按该固定资产净值,借记“营业费用”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捐赠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贷记本科目;同时,按该项固定资产已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三)出售固定资产时,按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按计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科目或借记“营业费用”科目;同时,按该项固定资产已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五、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应单设明细科目进行核算。租赁开始日,按租出固定资产原价,借记本科目(经营租出固定资产),贷记本科目(在用固定资产)。
六、对固定资产应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
七、应为信托项目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
八、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信托项目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1502 累计折旧
一、本科目核算信托项目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而取得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二、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合理地确定其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按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同时备置于受托人所在地,以供委托人、受益人等有关各方查阅。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按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三、委托人以固定资产设立信托而取得的固定资产,如委托人未终止确认,不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其他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各类设备、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等)应计提折旧。
四、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五、固定资产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六、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时,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七、本科目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需要查明某项固定资产的已提折旧,可以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上所记载的该项固定资产原价、折旧率和实际使用年数等资料进行计算。
八、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信托项目已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150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一、本科目核算信托项目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而取得固定资产所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委托人以固定资产设立信托而取得的固定资产,如委托人未终止确认,则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二、信托项目应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形,应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
(一)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
(二)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三)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四)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
(五)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企业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提前处置资产等情形,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六)其他有可能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
三、如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应按其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
如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应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应计提的累计折旧与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之间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中较低者,与价值恢复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信托项目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
1601 无形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信托项目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而取得的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商标、著作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
二、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应按以下方法确定:
(一)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二)收到的委托人作为信托标的转入的无形资产,按信托文件约定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
(三)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三、无形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购入无形资产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收到的委托人作为信托标的转入的无形资产,按信托文件约定的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信托“科目。
(三)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结转无形资产的成本时,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四)出售无形资产时,按实际取得的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科目或借记“营业费用”科目。
四、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处置无形资产的当月不再摊销。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一)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二)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三)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如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10年。
摊销时,按摊销金额,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委托人以无形资产设立信托而取得的无形资产,如委托人未终止确认,则不予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