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印发《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参加现场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包括媒介或中间宿主)调查,病原学或免疫诊断、媒介(或中间宿主)调查或鉴别、撰写疫情情况报告。
  (b)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2份。
  (2)带教
  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做专题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有指导或带教1名下级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经历。
  (3)科研
  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担任主管医师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作出受到业内人士认可的大会报告。
  (二)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寄生虫病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对寄生虫病领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钻研。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寄生虫病原学、免疫病理学、形态生物学、卫生经济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免疫学、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专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中。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证足够的时间深入基层和现场。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制定本地区或主持制定全国寄生虫病的防治规划及防治对策;能主持处理寄生虫病的暴发流行、群体急性感染等突发性事件;能组织罕见或疑难寄生虫病会诊;掌握各种抗寄生虫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毒副反应。
  (b)能应用不同检测方法监测本地区疫情,并分析流行趋势。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c)具有协助科室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的能力,对基层起到较强的专业技术指导作用。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主持本地区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或策略的制定、寄生虫病的专题流行学调查、爆发疫情调查处理等工作。
  (b)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主持进行专题项目工作至少1项,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3份。
  (2)带教
  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具有对本专业中、高级专业人才的带教能力;每年为专业人员讲授专题课不少于3次;有带教下级医师或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需要提出研究课题或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并写出课题设计或实施意见、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
  第二十三条 儿童保健专业
  (一)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儿童保健学、儿科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儿童保健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要求,制定儿童健康促进措施的基本原则、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基本内容,儿童保健及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医学遗传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学、卫生经济学等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儿童保健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参与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中短期工作规划、协调实施、进行效果评价;能独立开展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解决保健门诊或病房的较复杂问题;能较全面系统地开展儿童保健咨询,参与组织面向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完成儿童保健调查、监测、干预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和分析评价。
  (b)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运用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等技术的能力。
  (c)具有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技术管理的能力,参与组织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参加保健门诊、保健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调研监测、质量评估、健康教育等工作。
  (b)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2份。
  (2)带教
  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做专题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有指导或带教1名下级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经历。
  (3)科研
  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担任主管医师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作出受到业内人士认可的大会报告。
  (二)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儿童保健学、儿科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理论知识基础上,对儿童保健领域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钻研。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医学遗传学、心理学、行为学、医学人口学、卫生经济学、分子生物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专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中。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儿童保健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证足够的时间深入基层和现场。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制定本地区儿童保健发展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完成全过程工作;能独立设计专题监测、调查、干预工作,协调实施,对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对儿童的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作出结论性报告,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独立解决保健门诊或病房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
  (b)掌握儿童保健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技术,并熟悉较高难度专业仪器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c)具有协助科室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能力,对基层起到,较强的专业技术指导作用。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参加保健专家门诊,主持保健病房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或死亡病例讨论,以及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评估、健康教育等工作。
  (b)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主持进行专题项目工作至少1项,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3份。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