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和2003年1-3月,受被调查产品低价进口的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被迫出现大幅下滑。受此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税前利润从2002年开始由增长变为下降,比上年同期下降150.48%,造成严重亏损;2003年1-3月亏损继续加剧,比上年同期下降61.7%.同时,有关数据表明,2002年和2003年1-3月国内产业的单位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有大幅的下降,因此,国内产业税前利润的下降及企业的亏损,不是成本和期间费用等因素造成的,销售价格的大幅下滑是造成税前利润下降的直接原因。
6、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呈下降趋势。
2001年,国内同类产品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但是由于销售收入未能获得应有的增长,税前利润增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导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仅比上年上升1.45个百分点;2002年和2003年1-3月,受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经营情况呈现进一步恶化趋势,税前利润急剧下滑,由盈利变为亏损。受此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也呈大幅下降趋势,并均为负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1.01个百分点和0.54个百分点。
7、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现金净流量急剧减少。
2001年,被调查产品以比中国国内需求量和销售量增长幅度更高的增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被调查产品进口量的大幅增加,极大压制了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导致企业资金回笼变缓,库存积压难以变现,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现金净流量大大减少,比2000年下降76.12%.
2002年和2003年1-3月,由于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持续大幅下滑,国内产业同类产品被迫降价销售,导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急剧下降或受到严重抑制,利润大幅下滑并出现严重亏损,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现金净流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01.10%和92.22%.
8、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开工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开工严重不足。
2001年,国内产业的开工率比上年有所增长,但仅上升了0.91个百分点,国内产业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
2002年和2003年1-3月,由于被调查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为避免遭受低价进口产品冲击带来的更大损失,国内产业被迫下调当期同类产品的开工率,部分已经竣工达产项目被迫搁置。2002年和2003年1-3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开工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47.12%、52.53%.开工严重不足。
9、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就业人数增长大幅回落。
调查期内,随着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增长,国内产业就业人数相应有所上升,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61.24%、19.63%和5.21%.但是由于国内产业的经营状况的恶化,2002年和2003年1-3月,国内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幅呈现快速回落,2002年和2003年1-3月增幅分别比2001年回落41.61和56.03个百分点。
10、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加强经营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逐步得到提高。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3月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4.42%、3.94%和72.43%.
11、中国国内产业工资总额增速回落,人均工资不断下降且处于较低水平。
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产业的工资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85.63%和6.51%.2002年,工资总额增速呈现快速回落趋势,比2001年回落79.12个百分点。2003年1-3月,随着国内产业经营状况的不断恶化,国内产业的工资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0.83%.
2001年,在国内需求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内产业的人均工资却仅比上年上升15.13%;2002年和2003年1-3月,国内产业人均工资不断下降,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0.96%和15.24%,处于较低水平。
12、国内产业的筹措资金和投资能力下降。
由于中国国内产业各项财务指标的恶化,部分已经竣工达产项目无法投产,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运营能力不断下降,导致企业信用等级降低,筹措资金困难;并致使国内产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能力的计划无法实施,投资能力下降。
13、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
如前所述,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和价格变化对国内价格产生了较大影响。经调查,国内需求量变化未给国内价格带来负面影响,国内同类产品成本变化对国内价格的影响不大。由此可见,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和价格是影响国内价格的主要因素。
14、有关国家对中国出口倾销幅度较大
最终裁定认定,有关国家对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倾销幅度较大,足以对国内产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五)被调查产品出口国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及对国内产业可能产生的进一步影响
调查机关根据收回的美国、日本和韩国7份国外生产者调查答卷数据了解到,7户国外生产者2001年总生产能力为7652万芯公里,总产量为4799.92万芯公里,期末库存量为369.03万芯公里,总出口量为2011万芯公里,其中向中国国内出口量为714万芯公里,占其总出口量的35%以上。仅从7户国外(地区)生产者的数据看,被调查国家具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对中国的出口量占其总出口量的比例较大,其出口对中国国内市场的依存程度较高。2001年被调查国家向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数量急剧增加;2002年和2003年1-3月在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同时,被调查国家持续大幅降低出口价格。目前,由于被调查国家光纤需求依然处于低迷状态,大量过剩的光纤生产能力仍无法消化,而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整体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被调查国家为了进一步消化过剩产能,存在进一步向中国国内市场低价出口的可能性。
(六)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且实质损害有进一步加深的可能
上述证据表明,在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处于成长期,市场需求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受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生产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产量、销售量增长不足,未给国内产业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和利润增长。与此同时,2001年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大幅增加;2002年和2003年1-3月在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维持较高水平的同时,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急剧下降。受此影响,中国国内产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受到严重抑制,尤其是2002年和2003年1-3月,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被迫大幅下降,正常销售受到严重影响,销售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并出现大幅下滑,导致税前利润锐减,亏损严重,投资收益率、现金净流量等指标不断恶化,人均工资不断下降并处于较低的水平,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陷入严重的困境,筹措资金和投资能力下降,国内产业遭受到了实质损害。同时,被调查国家具有巨大的被调查产品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而其本国国内市场处于需求低迷、生产能力过剩的状态,存在进一步向中国低价出口被调查产品的可能,因此中国国内产业面临实质损害进一步加深的可能。
(七)关于产业损害调查信息的采用
美国康宁公司认为,商务部仅仅考察了调查期内的国内产业的相关情况,这种做法使得所采用的数据和信息是陈旧和过时的。根据《
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
十八条的规定:“反倾销案件的产业损害调查期通常为立案调查开始前的三至五年。”在本案立案公告、应诉登记和问卷调查中,调查机关均明确说明本案的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0年1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在反倾销调查中,调查机关通常主要考虑产业损害调查期内的信息和资料。调查机关对本案产业损害调查的信息采用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不存在信息陈旧和过时的问题。调查机关认定,美国康宁公司提出的运用信息过时并要求调查机关考察调查期以外信息的主张不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
六、倾销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被调查国家向中国低价出口G652单模光纤产品是造成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现有证据表明,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处于成长期,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生产能力增长。与此同时,来自被调查国家的G652单模光纤产品进口数量占中国国内进口总量的比例一直高达90%左右,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一直高达46%以上。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当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高于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量时,其进口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当其进口数量低于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量时,其进口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由于被调查国家曾长时间垄断中国国内市场,并拥有国际光纤行业领导者的地位,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所占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对中国国内市场价格起着主导作用。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和价格变化以及竞争策略实际上决定了国内价格的形成,国内只能采取价格跟进的销售策略,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的变化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变化影响较大。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下降趋势与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下降趋势完全相同。2002年和2003年1-3月,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大幅下降,而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质量和性能相当,具有可替代性,被调查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下降直接压制了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同类产品价格被迫大幅下降,正常销售受到严重影响,库存增加,销售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并出现大幅下滑,税前利润锐减,亏损严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陷入困境。因此,被调查国家向中国低价出口G652单模光纤产品是造成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的直接和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