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

生物资产账面价值变动表编制说明

  一、“生物资产账面价值变动表”是企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会企01表)的附表4(以下简称“本表”)。本表反映企业报告期生物资产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
  二、本表“项目”栏按农业企业行业类别排列,分为种植业小计、畜牧养殖业小计、林业小计、水产业小计。
  三、本表“期初账面价值”栏,反映各项目本报告年度期初的账面价值。
  “生产性生物资产”项目,应分别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生物性在建工程”、“生物资产累计折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科目的期初余额分析填列。
  “消耗性生物资产”项目,应分别根据“消耗性林木资产”、“农业生产成本”、“幼畜及育肥畜”、“公益林”、“消耗性林木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等科目的期初余额分析填列。
  四、本表“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栏,分别反映各项目本报告年度的增减变动情况。
  “生产性生物资产”项目,应分别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生物性在建工程”、“生物资产累计折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消耗性生物资产”项目,应分别根据“消耗性林木资产”、“农业生产成本”、“幼畜及育肥畜”、“公益林”、“消耗性林木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等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五、本表“期末账面价值”栏,反映各项目本报告年度期末的账面价值。
  “生产性生物资产”项目,应分别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生物性在建工程”、“生物资产累计折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消耗性生物资产”项目,应分别根据“消耗性林木资产”、“农业生产成本”、“幼畜及育肥畜”、“公益林”、“消耗性林木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六、本表有关项目对应关系如下:
  2行+3行=1行
  5行+6行=4行
  8行+9行=7行
  11行+12行=10行
  1行+4行+7行+10行=13行
  2行+5行+8行+11行=14行
  3行+6行+9行+12行=15行
  ②栏+③栏-④栏=⑤栏

生物资产及农产品减值准备和跌价准备明细表编制说明

  一、“生物资产及农产品减值准备和跌价准备明细表”是企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附表1“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的附表1.1(以下简称“本表”)。本表反映企业报告期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减值准备和跌价准备的增减变动情况。
  二、本表“项目”栏分为“生物资产减值(跌价)准备”和“农产品跌价准备”两大类,每类又分别按农业企业行业类别分为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水产业四类。
  三、本表“年初余额”栏,反映各项目本报告年度期初余额。
  “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项目,应分别根据“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等科目的期初余额填列。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应分别根据“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科目的期初余额填列。
  “农产品跌价准备”项目,应根据“存货跌价准备——农产品跌价准备”科目期初余额填列。
  四、本表“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栏,分别反映各项目本报告年度的增减变动情况。
  “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项目,应分别根据“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等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应分别根据“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科目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农产品跌价准备”项目,应根据“存货跌价准备——农产品跌价准备”科目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五、本表“年末余额”栏,反映各项目本报告年度期末余额。
  “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项目,应分别根据“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应分别根据“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农产品跌价准备”项目,应根据“存货跌价准备——农产品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六、本表有关项目对应关系如下:
  2行+3行=1行=4行+7行+10行+13行
  5行+8行+11行+14行=2行
  6行+9行+12行+15行=3行
  5行+6行=4行
  8行+9行=7行
  11行+12行=10行
  14行+15行=13行
  17行+18行+19行+20行=16行
  ②栏+③栏-④栏=⑤栏

  附录:

农业企业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种植业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成本核算对象
  企业应根据种植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按照“主要从细,次要从简”的原则确定种植业成本核算对象。主要产品确定为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糖料、烟叶、草、剑麻纤维等。对主要产品,应单独核算其生产成本;对其他农产品可合并核算其生产成本。
  (二)成本计算期
  企业应与其生产周期相一致,在产品产出的月份计算成本。种植业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截止时间因农作物产品特点而异。粮豆的成本算至入库或在场上能够销售;棉花算至皮棉;纤维作物、香料作物、人参、啤酒花等算至纤维等初级产品;草成本算至干草;不入库的鲜活产品算至销售;入库的鲜活产品算至入库;年底尚未脱粒的作物,其产品成本算至预提脱粒费用。下年度实际发生的脱粒费用与预提费用的差额,由下年同一产品负担。
  (三)成本项目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成本项目。一般情况下可设置以下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指生产中耗用的自产或外购的种子、种苗、肥料、地膜、农药等。
  2.直接人工,指直接从事种植业生产人员的工资、工资性津贴、奖金、福利费。
  3.机械作业费,指生产过程中进行耕耙、播种、施肥、中耕除草、喷药、收割等机械作业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4.其他直接费,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机械作业费以外的其他直接费用。
  5.制造费用,指应摊销、分配计入各产品的间接生产费用。
  (四)成本计算参考公式
  某种作物单位面积(公顷)成本=该种作物生产总成本/该种作物播种面积某种作物主产品单位产量(千克)成本=(该种作物生产总成本-副产品价值)/该种作物主产品产量某种蔬菜应分配的温床(温室)费用={温床(温室)费用总额/实际使用的格日(平方米日)总数}×该种蔬菜占用的格日(平方米日)数草场单位面积(公顷)成本=种草生产总成本/种草总面积
  干草单位产量(吨)成本=种草生产总成本/干草总产量
  多次收获的多年生作物,未提供产品前累计发生的费用,按
  规定比例摊入投产后各期的产品成本。
  二、畜牧养殖业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成本核算对象
  畜牧养殖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是畜(禽)群及其产品。主要畜(禽)产品有牛奶、羊毛、肉类、禽蛋、蚕茧等。畜(禽)饲养可实行分群饲养,也可实行混群饲养。实行分群饲养的主要畜(禽)群别划分如下:
  1.养猪业:基本猪群(包括母猪、种公猪、检定母猪、2个月以内的未断奶仔猪);2~4个月幼猪;4个月以上幼猪和育肥猪。
  2.养牛业:基本牛群(包括母牛和公牛);6个月以内的犊牛;6个月以上的幼牛。
  3.养马业:基本马群(包括母马、种公马、未断奶的马驹);当年生幼马;二年生幼马;三年生幼马。
  4.养羊业:基本羊群(包括母羊、种公羊、未断奶的羔羊);当年生幼羊;往年生幼羊;去势羊和非种用公羊。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