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确定审计重点,逐步规范审计内容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确定审计重点。
市、县(市、区)、乡(镇)党委书记重点审计内容:国家财经法规执行情况;党委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党委对地方财力投向决策中是否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经济领域的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和廉政管理责任履行情况。
市长、县(市、区)长、乡(镇)长重点审计内容:国家财经法规执行情况;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政府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效益性;政府债务的风险性;专项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经济领域的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和廉政管理责任履行情况。
政府部门领导重点审计内容:财务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执法部门收支两条线规定执行情况,经济领域的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和廉政管理责任履行情况。
在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注意对盲目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和搞虚假政绩的行为予以揭示,引导党政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四、进一步探索审计方法,着力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面临的一项全新的工作,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审计规范、审计组织形式、审计方式、技术手段和成果利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各年度例行审计中所取得的审计成果,力求做到与年度财政预决算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避免重复审计。对重要项目的审计,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和审计机关共同组成审计组实施审计。要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对省系统垂直管理部门的市县机构及省直厅局管理机构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以本系统内审机构为主,审计机关予以业务指导。垂直管理部门也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审计机关负责对接受委托的中介机构的资质认证和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对个别经济事项可以采取依法审计调查的方法进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和任免工作的需要,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或认为比较重要的事项,也可以报经本级党委批准后委托审计机关采取专项审计调查的方法进行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