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土地学会关于印发《土地科学技术普及行动计划》的通知

  (二)土地科学技术普及行动计划的任务
  1.加强大众土地科普宣传
  打造土地科普品牌。以“全国土地日”、“世界地球日”、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科普社会活动为基础,不断丰富土地科普内容,努力将“全国土地日”办成在国内有广泛影响力的土地科普知名品牌。
  推出土地科普精品。围绕保护土地的主题,加强土地科普创作,促进土地科学与文学艺术的结合;组织编写一套《土地科普丛书》,做好选题计划和组织工作;每年出版1部质量好、影响大、制作精、品味高的自创土地科普图书或影视作品;每4年举办一次优秀土地科普作品的评选和展示。
  加强土地科技新成果的普及和推广。通过发布土地科技发展年度报告,举办展览、发布会、培训班和报刊、网络宣传等形式,宣传、推广土地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开展经常性土地科普宣传。建立土地科普网站(页),有针对性的设立一些栏目或信箱;充实报刊杂志科普专栏上的土地科普内容;努力利用中央及省、市级新闻媒体,进行土地科普宣传;增加公共场所和重大活动的土地科普公益广告宣传。
  开展“土地科普进课堂”活动。中国土地学会和各级土地学会在中小学每年至少举行一次,2004年首先在西部地区开展“西部土地资源保护知识进课堂活动”。
  2.培养土地科普人才
  将土地科普人才培养纳入国土资源创新人才工程计划,争取每年安排1个名额;将土地科普理论研究纳入土地科技创新计划及土地科技工作计划,培养专门的土地科普人才;将土地科研、管理工作与土地科普有机结合,在科研、管理工作活动中培养造就土地科普人才;组织土地科普人员学习、考察和交流,2005年举办一期土地科普培训班。
  3.建设土地科普基地
  按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国家标准,建设土地科普基地,在部土地整理中心的支持下,结合国家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到2010年争取建成3~5个土地科普基地;各级土地科研单位积极创造条件拓展科普功能,逐步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等场地设施;国家级地质公园里增加土地科普内容,各级地质博物馆结合实际开展土地科普宣传。
  4.增加土地科普投入
  国土资源部、科技部每年投入的科普经费中,应有专门经费用于土地科普;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每年安排适当经费用于支持土地科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引导、争取社会资金投入土地科普事业。
  5.强化制度建设
  根据《国土资源科普行动纲要》要求,建立各项土地科普制度:建立土地科普工作协调制度,协调各单位、各部门间的重大土地科普活动;建立土地科普工作考核制度,土地科普工作列入土地系统各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严格考核;建立土地科技成果科普化制度,国家投资形成的土地科技成果,除不宜公开者外,必须将成果科普化,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发布;建立土地科学报告会制度,各地每年至少举办1次土地科学报告会;建立土地科普激励制度,对土地科普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建立科普社会联系制度,土地系统各科研、事业单位、相关高等院校与土地学会,联系一所中、小学,每年开展土地科普进课堂活动;与社区政府组织体系相配合,紧密结合社区居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定期举办土地科普讲座、展览等;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组织合理利用土地的科学技术知识下乡活动。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