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土地学会关于印发《土地科学技术普及行动计划》的通知

  多年来,广大土地科技工作者在土地科普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创造出许多宝贵经验。如每年利用“6.25”全国土地日、“4.22”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普日、科技周(月)开展的大众宣传,举办科普讲座,办简报和出版科普书籍,发布土地科技发展年度报告,印发科普宣传资料,撰写科普文章,土地科普进课堂等活动都搞得很有特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大量的土地科普工作是中国土地学会及其各级土地学会承担的,并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另一方面,土地科普工作无论是与我国科普事业的整体水平相比较,还是与国土资源系统内地质科普的深度广度相比较,都显得比较落后,处于刚起步阶段。目前,有许多基础的土地科学知识还没有向公众普及;有许多先进的土地调查、评价、利用、管理技术,还没有被土地管理系统的人员掌握。土地科普人才、土地科普基地、投入激励机制、土地科普精品以及对土地科普规律的认识都十分缺乏。《国土资源科普行动纲要》提出到2010年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与之相比较,土地科普工作更显得任重而道远。
  二、土地科学技术普及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土地科学技术普及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国土资源科普行动纲要》的规定,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土地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提高公众节约土地、保护土地的科学素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保护土地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公众的土地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全社会节约和保护土地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土地保障。
  土地科学技术普及行动计划的原则是:(1)适应科普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土地科普事业发展的新道路;(2)大力开展土地科普能力建设,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推进土地科普工作;(3)保障土地科普工作取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4)切合实际,注重实效,统筹安排土地科普工作,分步实施。
  三、土地科学技术普及行动计划的目标和任务
  (一)土地科学技术普及行动计划的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成土地科普体系框架,树立3~5个土地科普基地典型,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土地科普兼专职队伍,创作若干土地科普精品,打造1~2个有影响力的土地科普宣传品牌,建立较完善的土地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建立较为有效的土地科普投入、运行机制,使科学文明的土地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节约利用与保护土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