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开工率处于震荡变化趋势。2000年、2001年和2002年,200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产业开工率分别为80.13%、75.74%、82.19%和78.60%。与中国大陆锦纶6、66长丝表观消费量逐年上升形成明显反差。
10.中国大陆产业期末库存水平较高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期末库存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1年比2000年库存增加43.61%,2002年虽然库存有所下降,但2003年上半年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又增加了15.72%。
11.中国大陆产业投融资能力下降
调查期内,由于持续亏损、经营状况恶化,导致中国大陆产业投融资能力下降。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计划增发新股筹资扩产,但因效益下降未被批准。广东高要东泰纺织有限公司2002年底拟计划购买10台加弹机,也因资金问题而被迫搁置。
12.中国大陆产业就业人数减少
调查期内,由于开工率不足,中国大陆产业被迫不断裁减就业人员。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产业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和上年同期下降12.77%、9.84%和25.36%。
13.中国大陆产业人均工资处于较低水平
调查期内,由于亏损严重、财务状况恶化,中国大陆产业人均工资处于较低水平,人均年工资水平为9000元人民币左右。
14.中国大陆产业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加强经济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逐渐得到提高。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和上年同期提高10.72%、28.43%和33.25%。
(四)台湾地区被调查产品的生产能力呈上升趋势,出口量增加,向中国大陆出口被调查产品的数量和比重逐年递增
调查机关对参与应诉的台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力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力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集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展颂股份有限公司、远东杜邦股份有限公司、中兴纺织厂股份有限公司、华隆股份有限公司、华染股份有限公司、东隆兴业股份有限公司、胜隆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表明:
1.台湾地区被调查产品生产能力、总销售量呈上升趋势,在台湾地区销售呈逐年下降态势
上述12家台湾生产企业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锦纶6、66长丝生产能力、总销售量呈上升趋势。总销售量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8.58%、4.33%、5.03%。然而,上述12家台湾生产企业在本地区销售量合计2002年比2001年下降了6.28%,2003年上半年比2002年上半年下降了7.66%,呈逐年下降态势。
2.台湾地区锦纶6、66长丝出口量呈上升趋势。其向中国大陆出口量占其总出口量的比重逐年递增
从参与应诉的12家台湾企业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这12家企业出口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向中国大陆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比重逐年增加。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分别为52%、65%、68%和74%。
六、倾销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大量低价出口被调查产品是导致中国大陆产业实质性损害的主要和直接原因
1.现有证据表明,调查期内,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出口被调查产品的数量及所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且台湾地区被调查产品的生产能力呈上升趋势,出口量增加,向中国大陆出口被调查产品的比重逐年递增。
2.现有证据表明,调查期内,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出口被调查产品的价格持续下降,严重抑制和压低了中国大陆产业产品销售价格。
3.现有证据表明,调查期内,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大量低价出口被调查产品,直接导致中国大陆产业销售量萎缩,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滑,产业严重亏损,使产能、产量、市场份额、税前利润、现金净流量、开工率、库存、投资收益率、投融资能力、就业人数、人均工资等一系列指标呈现恶化趋势,表明中国大陆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
综上所述,被调查产品的倾销行为是造成中国大陆产业实质性损害的直接原因。
(二)可能造成中国大陆产业损害的其他因素分析
现有证据表明,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并非由下列因素造成:
1.中国大陆产业政策变化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的锦纶6、66长丝的产业政策没有变化。
2.市场需求的变化
近年来,由于中国大陆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纺织工艺和技术的升级,新产品面料的不断开发,多种纤维相互交织、混纺的问世,含锦纶服装面料市场需求增加迅速,大大增加了锦纶长丝的需求量。中国大陆对锦纶6、66长丝产品的需求旺盛,锦纶6、66长丝表观消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几年内,中国大陆锦纶长丝的消费量仍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3.消费模式和替代产品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锦纶6、66长丝产品的消费模式没有变化。且由于锦纶纤维以具有优良的弹性、耐磨性和染色性能,这使得其它化学纤维无法取代锦纶纤维。近几年研制出的新型纤维---氨纶,尽管具有极优的弹性,但在其它性能上无法替代锦纶纤维,且其价格高出锦纶数倍。
4.企业管理因素
调查表明,中国大陆申请企业的管理状况良好,成本、质量管理严格,没有经营管理不善的迹象。
5.生产技术水平
中国大陆产业系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技术和装备,产品质量稳定,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部分指标优于被调查产品。
6.台湾地区之外的其他进口产品
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来自于台湾地区的锦纶6、66长丝进口量占中国大陆总进口量的比重分别为69.05%、71.99%、80.43%和77.51%。调查期内,其它国家(地区)所占比重逐年降低,影响很小。
7.竞争状况
中国大陆同类产品质量稳定,各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企业售后服务良好,重合同守信誉。被调查产品和中国大陆同类产品进行正常竞争不会导致中国大陆锦纶6、66长丝产业遭受实质性损害。
8.自然灾害及企业安全事故等不可抗力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没有受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影响,没有发生过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生产设备状况良好。
七、初裁决定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商务部初裁决定: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台湾地区的进口锦纶6、66长丝存在倾销,原产于台湾地区的进口锦纶6、66长丝对中国大陆锦纶6、66长丝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附件2
锦纶长丝反倾销保证金征收比率表
┌─────────────────────────┬──────────────┐
│ 原产厂商 │ 征收比率 │
├─────────────────────────┼──────────────┤
│ 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6% │
├─────────────────────────┼──────────────┤
│ 台湾聚隆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13% │
├─────────────────────────┼──────────────┤
│ 台湾胜隆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6% │
├─────────────────────────┼──────────────┤
│ 远东杜邦股份有限公司 │ 5% │
├─────────────────────────┼──────────────┤
│ 中兴纺织厂股份有限公司 │ 0 │
├─────────────────────────┼──────────────┤
│ 力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16% │
├─────────────────────────┼──────────────┤
│ 首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16% │
├─────────────────────────┼──────────────┤
│ 力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16% │
├─────────────────────────┼──────────────┤
│ 展颂股份有限公司 │ 7% │
├─────────────────────────┼──────────────┤
│ 集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7% │
├─────────────────────────┼──────────────┤
│ 华染股份有限公司 │ 7% │
├─────────────────────────┼──────────────┤
│ 华隆股份有限公司 │ 7% │
├─────────────────────────┼──────────────┤
│ 东隆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 7% │
├─────────────────────────┼──────────────┤
│ 其他台湾公司 │ 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