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实施“军工科技骨干公派出国留学计划”,进一步发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在加速培养科技拔尖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从2004年起连续实行五年,每年从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选拔100名左右中青年科技骨干作为访问学者,到发达国家的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留学。要紧密结合高新武器装备研制工作的需要,研究制定留学人员的选拔条件和程序,重点选拔入选“511人才工程”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的人员。各军工集团公司、各单位要从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的高度,统筹安排,按照选拔要求组织推荐。通过该计划的实施,使一批青年军工科技骨干多方位进入国际学术领域前沿,了解和把握高新科技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中青年科技骨干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为提高我国武器装备研制的起点提供人才保证,为培养型号研制“两总”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后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八、实施国防科技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带动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国家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行动,积极推动国防科技工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根据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发展和武器装备研制的需要,在军工制造业的主要工种和行业特有工种中,组织实施国防科技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2004年,以与国家有关部委联合组织首届全国数控大赛为契机,开展对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三个工种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将在已入选“511人才工程”并符合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基本条件的人员中选拔。各军工集团公司、各单位要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搭建技能人才培训的平台,推动技能强化培训和岗位培训,加快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技艺高超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技术工人队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技能水平有明显提高,培养一批国防科技工业“能工巧匠”,促进军工制造业的全面振兴与发展。
九、加强军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理念,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按事业发展要求和各类人才成长特点,重点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要完善教育培训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有效机制,完善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要根据各级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不同规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发挥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教育培训体系的作用,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各军工集团公司、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国防军工高校和全社会的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做好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保证培训经费的足额到位和合理使用。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继续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和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职工教育培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