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和《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

  三、小班因子核查
  (一)小班经营活动及自然灾害调查
  1、小班特征:指小班所在的行政村或林班号、(区划界定时)原小班号、核查时候所编制的小班号、小班所在地形图或其它图形的标准图幅号;
  2、生态区位:指小班符合《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国家林业局、财政部)中对应的生态区位代码;
  3、区划面积:指区划界定的小班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下同;
  4、核实面积:指小班核查面积;
  5、地类:按技术标准中划分的地类填写代码;
  6、权属:有林权证的依据林权证确定,无林权证的通过查询确权依据(包括政府出具的相关材料、签定的禁止和限制采伐协议等)确定;
  7、征占用林地:量测征占用林地的实际面积,调查是否有征占用林地的审批文件,由此确定征占用林地是否有合法手续以及是否按照规定的面积办理;
  8、林木采伐:确定采伐木的采伐年度,量测发生林木采伐的面积,调查是否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是否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作业;
  9、小班经营活动情况:调查重点公益林是否有更新、抚育活动,没有相关的合法手续、不按照批准的文件规定的措施进行的更新、抚育活动,为非法经营活动。
  10、森林火灾:量测发生森林火灾的实际面积,确定发生森林火灾的年度;
  11、森林病虫害:量测发生森林病虫害的实际面积,确定发生森林病虫害的年度;
  12、备注:记载核查中发现的其他情况及说明。
  参见附表5。
  (二)被采伐小班调查
  1、小班特征、图幅号:同本条本款(一)的相应内容;
  2、采伐证:调查是否有有效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以及采伐证批准单位;
  3、采伐类型:分别调查采伐小班的设计采伐类型和实际采伐类型,设计采伐类型根据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确定,无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的为非法采伐;
  4、采伐方式:分别调查采伐小班的设计采伐方式和实际采伐方式,设计采伐方式根据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确定,无采伐许可证、无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不按采伐许可证和伐区采伐作业设计采伐的为非法采伐;
  5、采伐强度:分别调查采伐小班的设计采伐强度和实际采伐强度,设计采伐强度根据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确定。采伐强度为小班采伐材积与采伐前小班蓄积之比;
  6、龄组:调查采伐时的小班龄组;
  7、采伐株数:分别调查采伐小班的设计采伐株数和实际采伐株数,设计采伐株数根据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确定;
  8、采伐材积:调查采伐小班的实际采伐材积。当小班面积小于10亩时,全部实测小班内地径6厘米以上(含6厘米)的伐根;小班面积大于10亩时,在小班内随机布设贯穿小班的2条样(工作)线,样带宽度依据工作线长度确定,使实测面积不少于10亩;实测后依据根径材积表或根径胸径回归曲线反查一元材积表求算采伐蓄积;
  9、采伐年度:填写发生采伐时的年度;
  10、备注:记载核查中发现的其他情况及说明。
  参见附表6和附表7。
  第十八条 典型调查
  典型抽样抽取的小班样本,按照上述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当超出上述的调查内容时,核查人员可以根据所应调查的内容采用相应的调查方法。

第四章 监测核查

  第十九条 监测点设置
  以省为总体,分别生态区位建立重点公益林监测点,每种生态区位按照重要性程度和面积分别建立1~2个监测点,监测点的监测面积不宜超过100公顷,重点监测有林地。
  第二十条 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除小班实地核查的各因子外,还应包括树种(组)、起源,营造林年度与措施,郁闭度(覆盖度),有林地小班株数、平均高、平均直径、蓄积量及其生长量和枯损量,管护措施等。参见附表8。
  第二十一条 监测技术标准和监测方法
  监测技术和标准分别按照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规定执行。
  对于第二章和第三章未涉及的监测因子的监测技术标准、监测方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2003]61号)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监测时间
  监测核查每年进行一次,并提交年度报告。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成果报告

  第二十三条 数据库结构与代码
  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数据库结构及代码见附表9—附表16。
  第二十四条 数据统计
  数据处理由计算机软件完成。主要统计项目包括分别权属、地类的原有面积和核查面积,有合法手续的征占用林地面积、核查的征占用林地面积,分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的的有合法手续的采伐材积和核查的采伐材积,盗伐材积和滥伐材积。
  第二十五条 核查指标计算
  一、管护制度及人员配备情况:满分100分,总分为各分项目合计。各项目得分为:“有而全”、“是”得分为12.5分;“有而不全”得分为6分;“无”、“否”为0分;
  二、管护人员管护情况:满分100分,总分为以下三项合计。
  1、管护责任(合同)书:有责任书30分,无责任书为0分;
  2、管护人员核实情况:“符合”为40分,“有人员无合同”为20分,“名字虚假”为0分;
  3、巡山记录:以月为单位,按划分天数段,分别定分值为30分(25天以上)、4分(24~20天)、20分(19~15天)、10分(14~10天)、5分(9~5天)、0分(5天以下)。
  三、管护责任落实率
  管护责任落实率指签定责任状管护面积与规划管护面积的百分比。
  四、小班合格率
  小班合格率指合格小班数与区划界定的小班数的百分比。
  五、面积核实率
  面积核实率为核查面积与区划界定面积的百分比。
  上述各项指标均分别乡、县、省计算。
  第二十六条 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指标
  一、合法征占用林地比率
  合法征占用林地比率(%)=合法征占用林地面积×100
  核查(实际)征占用林地面积
  二、合法采伐林木面积比率
  合法采伐林木面积比率(%)=合法采伐林木面积×100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面积
  三、合法采伐林木材积比率
  合法采伐林木材积比率(%)=合法采伐林木材积×100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材积
  四、合法采伐林木材积比率
  合法采伐林木材积比率(%)=合法采伐林木材积×100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材积
  五、盗伐林木材积比率
  盗伐林木材积比率(%)=盗伐林木材积×100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材积
  六、滥伐林木材积比率
  滥伐林木材积比率(%)=滥伐林木材积×100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材积
  第二十七条 核查成果
  核查工作完成后,应提交以下成果:
  一、各省核查原始记录卡片:包括各类核查表和访问调查表等。
  二、核查数据库。
  三、各省核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核查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核查人员组织、核查时间、核查方法、完成任务量、核查样本组织、质量管理等。
  (二)核查过程情况说明。主要内容包括:省、县级座谈、访谈、查阅资料和现地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阐述等
  (三)核查结果与分析。以文字和表格形式详述核查结果,并从技术标准、工作方法与技术手段、组织管理等方面对核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典型案例和数据加以说明。核查结果与分析主要包括:
  1、核查综合结果与分析;
  2、被核查单位重点公益林管护工作质量评定;
  3、被核查单位重点公益林资源状况评定;
  4、被核查单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情况评定;
  5、其它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特殊情况及原因分析、建议。对核查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和问题,应及时记录在案,并同时上报国家林业局。
  (五)总体评价。根据核查结果,从技术标准、核查方法、成果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核查县的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并对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发放提出建议。

第六章 质量管理

  第二十八条 质量管理
  各核查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格质量管理,为保证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的工作质量和成果质量,重点针对下列核查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一)小班样本和访问调查样本的抽取;
  (二)面积量测,伐根调查和材积的求算;
  (三)各类核查因子的调查及外业卡片填写;
  (四)有关报告的内容及质量。

  附表1:

重点公益林管护制度及人员配备情况核查表



____省____县____乡

┏━━━┯━━━━━━━━━━┯━━━━━━┯━━━━┯━━━━┯━━┓
┃ 项目 │       内容  │有而全(是)│有而不全│无(否)│备注┃
┠───┼──────────┼──────┼────┼────┼──┨
┃管护制│管护细则      │      │    │    │  ┃
┃度  │          │      │    │    │  ┃
┠───┼──────────┼──────┼────┼────┼──┨
┃   │管护组织      │      │    │    │  ┃
┠───┼──────────┼──────┼────┼────┼──┨
┃   │人员考核      │      │    │    │  ┃
┠───┼──────────┼──────┼────┼────┼──┨
┃   │出勤表       │      │    │    │  ┃
┠───┼──────────┼──────┼────┼────┼──┨
┃   │奖惩制度      │      │    │    │  ┃
┠───┼──────────┼──────┼────┼────┼──┨
┃   │巡山记录      │      │    │    │  ┃
┠───┼──────────┼──────┼────┼────┼──┨
┃人员配│管护区域划分是否合理│      │    │    │  ┃
┃备  │          │      │    │    │  ┃
┠───┼──────────┼──────┼────┼────┼──┨
┃   │管护人员名册    │      │    │    │  ┃
┗━━━┷━━━━━━━━━━┷━━━━━━┷━━━━┷━━━━┷━━┛

  调查员:         检查员:年  月  日

  附表2:

重点公益林管护责任落实情况核查表



____省____县____乡            单位:亩、%

┏━━━┯━━━━━━━━━┯━━━━━━━━━━━━━━━━┯━━┓
┃ 单位 │ 管护责任书签定 │       管护责任落实    │备注┃
┠───┼───┬─────┼──────┬─────────┼──┨
┃   │ 已签 │  未签  │规划管护面积│签定责任状管护面积│  ┃
┠───┼───┼─────┼──────┼─────────┼──┨
┃  1 │ 2  │  3   │   4   │     5    │  6┃
┠───┼───┼─────┼──────┼─────────┼──┨
┃   │   │     │      │         │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