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处置管理
第二十四条 公司应建立健全资产处置的项目台账,对每一个资产处置项目应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加强对回收资产、处置费用及处置损益的计划管理,并持续地跟踪、监测项目进展。对一个资产处置方案(金额按单个债务人全部债务合并计算),如预计其全部回收资产价值小于直接处置费用的,原则上应另行考虑更为经济可行的资产处置方案。
第二十五条 公司必须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加强资产处置档案管理。资产处置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必须完整、真实。对资产处置专门审核机构的资产处置审查意见和表决结果必须如实记录,并形成会议纪要。
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中出售的债权,属于未结清的会计事项,应当将所涉及的原始凭证随债权一并转移给债权的接受单位保存,并按规定办理相关的交接手续。
公司转让债权并移交其原始凭证后,应以转让合同、收款凭证及原始凭证的复印件作为财务处理的依据。
第二十六条 公司及其任何个人,应对资产处置方案和结果保守秘密。财政部门必须对公司上报备案材料予以保密。除国家另有规定以及公司为了处置资产必须公布有关信息外,严禁对外披露公司资产处置信息。
第二十七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资产处置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资产处置进行干预,公司必须抵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资产处置的干预。
第二十八条 公司要强化一级法人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分工明确的制约机制和授权管理,健全资产处置项目各种可行方案的比较分析机制,严禁采取超授权、越权、逆程序等违规手段处置资产,严禁虚假评估,严禁伪造虚假档案和记录。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实质上防范道德风险,确保采取最优方案处置资产。
第六部分 处置损失
第二十九条 资产处置损失是指公司对从银行收购和接收的贷款及利息(包括表内利息、表外利息和孳生利息)、抵贷资产及享有所有权和处置权的其他资产进行处置后,回收的资产价值与上述资产收购和接收时价值的差额,以及对回收资产再次进行处置发生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