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条 公司在国家批准的范围内实施债权转股权,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执行。在债转股企业新设公司中,公司应积极维护股东权益,发挥股东作用,促进企业发展。
公司要对债转股企业改制实行限期管理,对债转股方案批准后超过规定期限仍未注册新公司的要恢复计息,对不具备实施债转股条件的要及时恢复行使债权,按规定进行处置,避免非债非股现象。确因特殊情况需上报国务院调整债转股方案的,公司要严格把关,切实按债转股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进行审查,妥善处理维护国有金融资产安全和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关系。
公司所持债转股企业股权执行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和规定,按资产处置程序和回收价值最大化原则转让,以有效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作价依据,转让方式和价格由公司自主确定。同等条件下,原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公司转让所持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债转股企业(包括整体债转股企业和子公司债转股企业)原则上不能实施政策性破产。如确实无法持续经营,应个案报国务院审批。
第二十条 公司可通过吸收外资对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重组和处置,严格执行我国外商投资的法律和有关法规,处置方案按资产处置程序确定。
公司利用外资处置资产应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提升资产价值。
第二十一条 公司在资产处置过程中,需注入部分资金提升处置回收价值的,在业务许可范围内,按市场原则和资产处置程序办理。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 为避免竞相压价,最大限度地回收不良资产,减少资产损失,公司处置资产中,凡涉及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的共同债权,公司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和协调,争取协商确定一家公司牵头对外谈判,不得相互之间发生恶性竞争。
涉及与银行共同债权的资产处置,公司应积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和协调,做好维权和回收工作。
第二十三条 公司应建立资产保全和追收制度,对未处置和未终结处置的资产继续保留追索的权利,并对这部分资产(包括应计利息、表外应收利息)等应得权益继续催收。
公司接受抵债资产后,必须保障资产安全,应尽可能及时办理过户手续,并按资产处置程序和回收最大化原则,尽快变现,不得故意拖延或违规自用。其中抵债车辆需在接收后3个月内处置变现,逾期不处置的给予通报,并酌情扣减考核奖励。公司应加强抵债资产的维护,建立定期清理制度,避免因管理不当导致资产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