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的统计数据,在我采取反倾销措施以后,涉案国向中国出口新闻纸的数量和变化情况如下列图表所示:
没有反倾销措施的情况下,原产于涉案国的新闻纸对中国倾销出口数量巨大,而在反倾销措施实施后,原产于涉案国新闻纸进口量很少的事实也表明,涉案国出口商需要通过低价倾销策略抢占中国市场,而当产品处于非倾销水平上,涉案国生产商、出口商无法在中国市场上竞争。
在我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间,加拿大、美国等存在继续倾销的事实,原产于韩国的被调查产品由于受反倾销措施的抑制,在一般贸易项下没有对华出口。若终止反倾销措施,涉案国很可能采用倾销策略大量对华出口新闻纸,甚至再度出现措施实施前大量倾销的局面。
(三)结论
调查表明:
1.在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间,即便征收了反倾销税,原产于加拿大、美国的涉案产品对中国的倾销并没有消除。在复审调查期内,由于受反倾销措施的抑制,原产于韩国的被调查产品在一般贸易项下没有对华出口。
2.根据对涉案国生产商、出口商的情况或市场条件,如新闻纸产业的产能、产量、产能利用率、闲置产能、库存、国内新闻纸消费量、向主要国外市场出口等因素的分析,调查机关认为,为了提高产能利用率,减少库存,促进涉案国新闻纸产业的发展,涉案国新闻纸对中国的倾销很有可能再度发生。
3.在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间,涉案国大量向未受反倾销措施保护的第三国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低价出口涉案产品,可以预见,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涉案国很可能会将其向世界上未受反倾销措施保护的国家的低价出口策略运用于中国,向中国市场倾销涉案产品。
4.第三国政府已对原产于涉案国的进口新闻纸进行反倾销调查及采取反倾销措施。在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间,原产于涉案国的新闻纸很难进入已采取反倾销措施的第三国市场。如果中国终止反倾销措施,存在涉案国新闻纸生产商、出口商对中国市场进行贸易转移的可能性。
5.若终止反倾销措施,涉案国很可能继续采用倾销策略大量对华出口新闻纸,甚至再度出现措施实施前大量倾销的局面。
六、产业损害继续或再度发生的可能性
(一)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对国内产业的损害消除
1、国内产业得到初步恢复
1997年受加拿大、美国和韩国进口新闻纸倾销的损害,国内新闻纸产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采取反倾销措施后,国内产业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
(1)国内表观消费量
调查期内,国内市场需求呈现增长态势。1998年至2002年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14.55%,200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3.83%。
(2)国内产业产能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产能呈现增长态势。1998年至2002年,国内产业产能年均增长18.21%,200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5.45%。
(3)国内产业产量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产量呈现增长态势。1998年至2002年,国内产业产量年均增长21.22%,200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3.48%。
(4)国内产业销量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销量呈现增长态势。1998年至2002年,国内产业销量年均增长20.77%。200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2.01%。
(5)国内同类产品价格
1998年至2001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持续上升,年均增长1.12%。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到2003年上半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跌到调查期内最低水平。
(6)国内产业销售收入
1998年至2002年,国内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8.17%,200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67%。
(7)国内产业税前利润
1998年至2001年,国内产业税前利润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30.74%。2002年同比下降了46.17%,2003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40%。
(8)国内产业期末库存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期末库存2000年前呈下降趋势,2000年达到调查期内最低水平。2002年上半年库存上升到调查期内最高水平。2002年末,企业通过限产压库,已将期末库存压至6.8万吨。但是,2003年上半年,受进口快速增长的影响又有较大回升。
(9)国内产业开工率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开工率2000年达到最高水平90.08%。此后持续下降,2003年上半年下降到77.20%。
(10)产品市场占有率
1998年至2002年,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从54.47%增长到67.30%,上升了12.83个百分点;2003年上半年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了6.4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