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直接面对未成年人的博物馆文化产品,是开展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式。要认真总结国内外优秀陈列展览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展览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陈列展览水平。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加强陈列展览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在展览内容设计上,要考虑满足未成年人的需求。努力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要针对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积极探索新的展示艺术和表现手段,注重高新技术和材料的合理运用,不断增强陈列展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六、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
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博单位要努力贴近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注重营造高雅的人文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把优美的参观环境,高质量的陈列展览和良好的服务奉献给未成年人,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启迪。
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向未成年人提供独具特色的精神食粮。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组织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活动。用祖国的名胜古迹、辉煌悠久的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未成年人,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深刻严肃的教育内容融入在生动引人的参观考察等活动中。要研究设计适合未成年人参与的活动项目,激励和培养未成年人的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实现博物馆、纪念馆等与未成年人的相互认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七、密切与教育部门及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联系,共同开创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需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强化社区和家庭的责任。各级各类博物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密切与学校、社区及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联系,面向社会,深入学校,走进社区,为未成年人开展教育活动创造条件。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利用文物藏品和场馆优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结合社区生活的特点,举办各种形式的巡回展览和讲座,向更多的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广大未成年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崇尚科学的精神境界。结合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寒暑长假等未成年人的节假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参观、考察、征文、讲座等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倡导先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为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