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300-2004的通知

  3 评价内容
  水利风景区的总体评价主要包括风景资源评价、环境保护质量评价、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和管理评价。为了体现水利风景区的特点,表明水利风景资源为水利风景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故在总体评价中风景资源评价所占比重较大。同时,为了促进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和管理也给予了适当的强调。
  3.1 风景资源评价
  3.1.1 风景资源的价值和丰富程度是水利风景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风景资源被作为首要因素列入水利风景区评价体系。一般地,风景资源由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组成。在水利风景区这个特定区域里,自然风景资源主要表现为水文景观、地文景观、天象景观和生物景观,人文风景资源主要表现为工程景观和文化景观。对以上各种风景资源的评价加上对各景观的组合效果的评价,就基本上概括了对一个水利风景区风景资源的评价。
  3.1.2 各项景观所评价的内容如下:
  (1)水是水利风景区的特色因素,水文景观也当然是水利风景区最为重要的评价因子,它包括风景河道、漂流河段、湖泊(水库)、瀑布、泉、冰川及其它水文景象。此项主要评价景区中拥有水文景象的种类、水文景象的规模和观赏性。评价中,规模可以用水面面积、流量等来衡量。
  (2)地文景观包括具有美感的地形、地貌和典型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如山、地、滩、岛屿等,典型的地质构造如地层剖面、生物化石、像形山石、熔岩、洞穴等。
  (3)天象景观包括雪景、雨景、雾凇、朝晖、晚霞、云海、佛光、蜃景、极光等。具体某一天象而言,越稀奇、适游期越长,评价分值相应越高;
  (4)生物景观包括各种自然或人工种植的林、草、花、木,野生或人工养殖的动物及其它可观赏性生物。自然生态主要考察动植物的数量,即考察某一种类的动植物数量是否足以形成较好的观赏性;生物多样性主要考察水生物、动植物种群结构;珍稀度主要从某一物种所具有的保护级别来考察。
  (5)工程景观主要从主体工程规模、建筑艺术效果和工程代表性来考察:
  1)主体工程规模:规模大、气势宏伟的水利工程是水利风景区的靓点之一。考虑到水利工程所产生的气势通常与工程规模的大小直接相关,因而参照SL 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对主要水利工程(包括水电站、水库、水闸、灌区、泵站)进行等级划分、评价;对其他水利工程则按投资额划分其规模,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为大中型,其余为小型。
  2)建筑艺术效果即工程外观所具有的美感。设此项意在说明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要以保证工程的正常功能为前提,也要注重外观美感,不仅要表现出建筑结构的艺术魅力,还应能使其格局、色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从而使工程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生态型“精品”工程。
  3)工程代表性:一个水利工程,在一定范围内的代表性越强,对参观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6)文化景观:对历史遗迹、纪念物,主要从其种类的多少以及价值的高低来考察;对民俗风情、建筑风格,主要从其文化内涵、与环境的和谐程度来考察;对科学、文化教育馆(园),主要从其文化品位及科学价值的高低来考察。
  (7)此款主要考察各景观所形成的风景资源间的相互组合效果,各景观是否相互烘托,是否和谐、优美,是否组合形成独特的风格。
  3.2 环境保护质量评价
  3.2.2 各项质量评价内容如下:
  (1)水环境质量评价主要考察水体、水质及污水处理情况。水体要求洁净、清澈,无杂物,能见度好;水质要求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考察,考虑到水利风景区的特殊性,对水质的要求更高;同样,对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要求也较严,必须达标。
  (2)根据GB/T 15773~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中的验收评价标准规定,一般治理小流域,都应达到二级标准,达不到的为不合格。水利风景区中水土保持质量的评定也采用此项指标,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及林草覆盖率(指的是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比率)两项指标来细化进行考察。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