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现状评价通常采用的定性、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如下:
1)定性评价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
安全检查表;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故障假设分析;
故障树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风险矩阵法等。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
蒙德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
故障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
QRA定量评价;
安全一体化水平评价方法;
事故后果灾害评价等。
5.4 安全管理现状评价
1)安全管理制度评价;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改及演练计划。
5.5 确定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并按照安全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列出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整改紧迫程度,针对事故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及改善安全状态水平的建议。
5.6 评价结论
根据评价结果明确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当前的安全状态水平,提出安全可接受程度的意见。
5.7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完成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安全评价报告编制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和实施计划,完成安全评价报告。生产经营单位与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报告的结论存在分歧的,应当将双方的意见连同安全评价报告一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建议参照如下所示的主要内容。不同行业在评价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部分调整或补充。
6.1 前言
6.2 目录
6.3 评价项目概述
1)评价项目概况;
2)评价范围;
3)评价依据。
6.4 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1)评价程序;
2)评价方法。
6.5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工艺过程、物料、设备、管道、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水、电、汽、风、消防等公用工程系统、危险物品的储存方式、储存设施、辅助设施、周边防护距离及其他。
6.6 定性、定量化评价及计算
通过分析,对上述生产装置和辅助设施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后,运用定性、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化和定量化评价,确定危险程度和危险级别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为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