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的通知

  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可视具体情况增加频次,夏季水华易发季节,应加大监测频次,主要湖泊监测频次夏季不得低于1次/每月。对污染较重的水体,增加水体或底泥的生物毒性测试。
  3、方式方法
  水环境生物监测,以生物群落监测为主,针对不同的水体和监测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监测指标和方法。河流监测指标以底栖动物和总大肠菌群数监测为主,结合着生生物监测和浮游植物监测进行分析评价,河流水质评价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湖泊、水库主要监视其富营养化情况,监测指标以叶绿素A、浮游植物为主要指标,结合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大肠菌群进行分析。湖泊水质评价方法采用①Shannon多样性指数;②Margalef指数;③藻类密度标准(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
  大气环境生物监测,主要是对二氧化硫开展植物监测,监测指标为叶片中硫含量的分析。测试植物选择当地分布较广、对SO2具有较强吸附与蓄积能力的植物叶片。
  九、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
  以手动定期采样分析和测量为基本手段,在重点区域采取自动连续监测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现代化方式,说清全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说清重点辐射污染源的排泄情况,说清核事故对场外环境的污染情况。
  2、项目与频次

  表1          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项目与频次

┏━━━━━┯━━━━━━━━━━━━━━━━━━━━━━┯━━━━━━━━━━━━┓
┃ 监测对象│         监测项目         │     监测频次   ┃
┠─────┼──────────────────────┼────────────┨
┃   空气 │      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       │      连续    ┃
┠─────┼──────────────────────┼────────────┨
┃     │      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       │      1次/月    ┃
┠─────┼──────────────────────┼────────────┨
┃     │      累积剂量(或剂量率)      │      1次/季    ┃
┠─────┼──────────────────────┼────────────┨
┃     │          氡浓度          │      1次/季    ┃
┠─────┼──────────────────────┼────────────┨
┃  气溶胶│      总α、总β、γ能谱分析       │      1次/季    ┃
┠─────┼──────────────────────┼────────────┨
┃  沉降物│         γ能谱分析         │      1次/季    ┃
┠─────┼──────────────────────┼────────────┨
┃   降水 │       3H、210Po、210Pb       │1次/季(每月采样、集3个 ┃
┃     │                      │月的混合样)      ┃
┠─────┼──────────────────────┼────────────┨
┃   水体 │ U、Th、226Ra、总α、除K总β、90Sr、137Cs  │      2次/年    ┃
┠─────┼──────────────────────┼────────────┨
┃土壤和底泥│     U、Th、226Ra、90Sr、137Cs     │      1次/年    ┃
┗━━━━━┷━━━━━━━━━━━━━━━━━━━━━━┷━━━━━━━━━━━━┛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