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测项目包括:As、Be、Bi、Cd、Co、Cr、Cr(VI)、Cu、Hg、Mn、Ni、Pb、Sb、Se、Sn、Tl、V、Zn、氯化物、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硫化物、硫酸盐、油分、pH;卤代挥发性有机物、非卤代挥发性有机物、芳香族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1,2-二溴乙烷/1,2-二溴-3-氯丙烷、丙烯醛/丙烯腈、酚类、酞酸酯类、亚硝胺类、有机氯农药及PCBs、硝基芳烃类和环酮类、多环芳烃类、卤代醚、有机磷农药类、有机磷化合物、氯代除草剂、二恶英类。
3、监测频次
固体废物的常规监测频次为2次/年。特殊目的监测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监测频次。
4、监测分析方法
4.1 无机污染成分
无机污染成分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分光光度分析技术(SP)、离子色谱法(IC)、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FLAAS)、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技术(GFAAS)、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技术(HGAAS)、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技术(HGAFS)、ICP发射光谱技术(ICP)和ICP-MS技术。分析溶液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高压釜酸分解技术和微波辅助酸溶解技术,试液主要采用单酸或混酸消解的前处理方法并结合其他分离富集技术来获得。
4.2 有机污染物成分
有机污染成分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技术(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有机污染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技术或微波辅助溶剂萃取技术;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富集方法主要采用精制硅藻土柱色谱净化法、Florisil柱色谱净化法和薄层色谱分离法;待测试液的进样主要采用吹扫-捕集技术(PT)、顶空技术(HS)和热脱附等技术。
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分析
5.1 与焚烧设施有关的分析
排气分析的技术手段:(a)在线连续自动分析系统(CEMS)的分析项目为烟粉尘、SO2、NOx、HX、CO;(b)自动采样-实验室分析的分析项目为重金属、二恶英等。
排水分析的技术手段:执行污水监测技术路线。
焚烧残余物分析的技术手段:人工采样-实验室分析的项目为灰分(%)、烧失量(%)等,其它项与固体废物分析相同(参考第3~第5节)。
5.2 与填埋设施有关的分析
填埋场排气分析的技术手段:在线连续自动分析的分析项目为CH4、CO2、恶臭、VOCs等。
渗滤液及其处理排水分析:渗滤液执行污水监测技术路线,处理后的排水采用污水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路线,主要分析项目为COD、氨氮、总氮、总磷等。
七、土壤监测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
以农田土壤监测为主,以污灌农田和有机食品基地为监测重点,开展农田土壤例行监测工作。对全国大型的有害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周围土壤、污水土地处理区域和对环境产生潜在污染的工厂遗弃地开展污染调查,并对典型区域开展跟踪监视性监测,逐步完善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和网络体系。
2、监测项目、频次与方法
土壤监测项目、频次与分析方法
┏━━━━━━━━━━┯━━━━━━━━━━━━━━━┯━━━━━━━━━┯━━━━┓
┃ 项目类别 │ 监测项目 │ 仪器方法 │监测频次┃
┠──┬───────┼───────────────┼─────────┼────┨
┃必测│ 基本项目 │pH、阳离子交换量 │pH计 │ 1次/年┃
┃项目│ │ │ │ ┃
┠──┼───────┼───────────────┼─────────┼────┨
┃ │ 重点项目 │镉、铬、汞、砷、镍、铜、锌、镍│原子吸收仪、测汞仪│ ┃
┠──┼───────┼───────────────┼─────────┼────┨
┃选 │ 影响产量项目 │全盐量、硼、氟 │分光光度计 │3-5次/年┃
┃测 │ │ │ │ ┃
┃项 │ │ │ │ ┃
┃目 │ │ │ │ ┃
┠──┼───────┼───────────────┼─────────┼────┨
┃ │ 污水灌溉项目 │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苯并 │分光光度计、气相色│ ┃
┃ │ │[a]芘、石油类等 │谱仪、液相色谱仪及│ ┃
┃ │ │ │测油仪 │ ┃
┠──┼───────┼───────────────┼─────────┼────┨
┃ │ 农药残留项目 │有机氯农药(如六六六和DDT │气相色谱仪 │ ┃
┃ │ │等)、有机磷农药及其它农药(如│ │ ┃
┃ │ │各种除草剂等) │ │ ┃
┠──┼───────┼───────────────┼─────────┼────┨
┃ │ 其它污染项目 │硒、氟等 │分光光度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