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校体卫艺教育教学设施与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0省(自治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大了对体卫艺工作的投入,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使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吉林省长春市每年平均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体育场馆建设、器材配备和各项体卫艺活动的开展。江苏省海门市近年来用于中小学体卫艺器材配备的投入达1880万元,该省的通州市从1996年起就建立了体卫艺的专项经费,仅2001-2002年用于改善卫生室设备的经费就达91万元,2002年以来用于食堂建设的经费就达1500万元。山东省淄博市1998-2003年间,学校新建体育馆9个、新建400米塑胶标准运动场12个(市教育局给每校补贴50万元),新建、扩建食堂餐厅112个。广西自治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逐年加大对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还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体育、艺术教育场地、器材与设施以及学生食堂,仅南宁市近三年来投入学校体育基建经费就达2000多万元,目前广西自治区学校风雨操场(含室内活动室)共有2443个,比1990年增长260.3%;标准和非标准田径场各有245块和2816块,分别比1990年增长91.4%和67.32%。
(五)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开课率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0省(自治区)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体育、艺术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体育、音乐、美术课开课率和教学质量。吉林省将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开课工作纳入“普九”验收及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督导评估内容,促进了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课的开课率,目前,全省中小学校体育课开课率达100%,音乐美术课开课率达98%。辽宁省岫岩县采取教师“走教”的办法保证农村小学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课。本次被抽查的学校,都能按照国家的课程计划开齐和开足体育、音乐、美术课,教学时间基本得到保证。
课外文体活动蓬勃开展。10省(自治区)在坚持课堂教学作为体育、艺术教育主阵地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组织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河南省从1998年开始在全省中学开展“晨光”体育活动,并在新密、济源、孟州等县进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辽宁省通过在中小学大力推行大课间活动,促进了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吉林省结合地方和民族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全省80%以上的中小学校基本都建立了体育运动项目代表队、课外兴趣小组,基本做到了学生全体参与、分层次培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山东省除每三年举办一届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外,自2001年开始每年举办以学校为单位参加的“学校杯”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四川省在全省开展了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活动,并通过四年一次大学生艺术节、三年一次中学生艺术节,促进了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艺术活动,既调动了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培养了学生艺术修养、陶冶了道德情操,又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落实。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