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终端接收站点技术方案》的通知

  根据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的技术规范和服务项目,采用成熟和较先进的技术与产品,集成电视、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卫星数据广播等技术,整体规划和设计农村中小学终端接收站点的技术解决方案,确立三种基本的技术模式,考虑到试点地区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需要,推荐选配设备和部件,使终端接收站点成为开放的、经济实用的、多功能的远程教育教学中心。
  终端站点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稳定性
  应选择成熟的产业化产品和集成方案。设备对供电、通信和气候等外部条件应有良好的适应性。
  2. 实用性
  以满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需求为主,综合考虑经济、维护和管理等因素,将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避免片面追求高性能、多功能。
  3. 易用性
  为了便于农村中小学使用,应优先选择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产品和计算机软件。
  4. 开放性
  鉴于专用频道播出节目采用不收费、不加密方式播出,接收系统不必配备条件接收模块(CA);设备选用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技术上要与通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相一致,并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测认证,以利于不同厂商的设备和资源能在平台上互联互通;既要为农村中小学校本教育教学服务,又要能支持中小学服务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等多种农村教育活动的需求。
  5. 可扩展性
  考虑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今后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各地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异性与不平衡特点,系统应有可扩展、可升级的能力。
  6. 安全性
  所有设备和线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有防漏电、防雷击、接地等环境保障措施;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保障网络信息和设备的安全,有防病毒、防不良信息等功能;保证教育资源有效存储和合理使用。

  三、系统设计
  1. 功能设计
  功能一:教学光盘资源播放功能
  播放光盘教学资源(DVD/VCD)。
  功能二:卫星教学资源收视和互联网接入功能
  在功能一的基础上增加:
  (1)接收、播放、存储和回放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CEBsat)传输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电视节目、IP数据广播(文件分发和流媒体分发)节目和语音广播节目;
  (2)支持拨号上网等互联网接入方式;
  (3)电视教育教学应用;
  (4)计算机教育教学应用。
  功能三: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教室功能
  在功能二的基础上增加:
  (1)多媒体教室。可通过大屏幕投影或多台电视机等播放设备,扩大远程教育节目收视与使用的规模;
  (2)计算机网络教室。实现网络教室教学方式,满足多个学生同时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 系统设计
  终端接收站点的系统组成与配置可选择教学光盘播放点(简称模式一)、卫星教学收视点(简称模式二)和计算机教室(简称模式二)。
  模式一可实现光盘教学资源播放功能,其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电视机
  DVD播放机
  成套教学光盘
  该模式的特点是成本低且维护简单,使用方便。适用对象主要是具备基本供电条件的农村小学教学点。
  模式二可实现卫星教学资源收视、互联网接入和文件打印等功能,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卫星接收单元
  电视收视单元
  计算机及其外设
  互联网接入单元
  该模式同时具备模式一的全部功能,其特点是教育教学资源更新及时、传输速度快、资源量大,并可为农村普及实用科学技术,传递经济市场信息、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服务。
  该设计模式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具备基本供电和通讯条件的农村小学。
  模式三可实现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文件打印服务等功能,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多媒体教室单元(1台投影仪或多台电视机等)
  计算机网络教室单元(服务器、教师机和学生机)
  网络打印机
  该模式同时具备模式一和模式二的全部功能,其特点是为农村初中学生提供网络和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
  该模式具有较大的可扩展性,适当增加配置,还可实现互联网宽带接入、双向交互式辅助教学、局域网组播和教学节目录制,以及与当地有线电视网或闭路电视系统相结合等功能。该模式的建设属于集成度较高的工程,实际施工中,应结合学校的具体环境条件和教育教学应用要求,以及服务学校所在乡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需要,各地应积极发挥创新精神,做好该模式的建设与调试工作。
  该设计模式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具备基本供电和通讯条件的农村乡镇初中。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