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1、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2004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把支持“三农”放在首要位置,加大了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3月下旬,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新情况,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决定进一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力度。财政部服从服务大局,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筹措资金,追加156.04亿元支农支出;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扎扎实实地将“两减免三补贴”政策落在了实处。在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吉林等8个省份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河南等11个粮食主产省及广东省降低或自主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山西等11个省份降低农业税税率1个百分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河北等13个粮食主产省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品种实行了良种补贴;对中央直属垦区和66个粮食主产县购置大型农机具实施补贴。中央财政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共安排补助支出313.2亿元。与此同时,中央财政还积极采取以下支农政策措施:一是主动配合调增用于农业的国债项目资金,2004年安排380亿元,占当年新增国债项目资金总额的34.5%;二是为缓解因粮食等基本食品价格上涨对社保对象生活带来的影响,从2004年下半年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增支22.5亿元,追加城市低保补助资金10亿元;三是新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主要用于粮食主产区,并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63.16亿元资金由有偿使用全部改为无偿投入;四是认真落实教育、卫生、文化新增支出主要用于农村,以及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优惠政策;五是取消、免征、降低了十几项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六是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多万人,其中有80%左右的人实现就业。总之,2004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是多年来最大的。由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粮食生产出现了好形势,农民得到了实惠,物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为中央从“三农”入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调整财政投资的方向和力度,有效缓解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主动配合调整国债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有保有压,重点保证重大在建项目、农林水利、教科文卫、能源、县乡公路等方面的需要,对其他投资项目宜缓则缓,特别是对部分过快增长行业投资项目暂缓下达资金预算。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国债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把好审核关,并严格按工程进度拨款。全年结转国债项目资金456.92亿元。另外,适时调整房地产行业的有关减免税政策,并通过调整土地出让收益支出结构、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等措施,在加大支持农业的同时控制城市扩建速度。这些措施,为有效实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就业和再就业各项财税优惠政策,继续支持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4年中央财政增加再就业补助资金22.25亿元,增长54.6%。地方财政也相应安排就业补助支出,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努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中央财政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44亿元,确保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并积极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中央财政用于养老保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524亿元,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另外,支持吉林、黑龙江两省开展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
  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96亿元用于支持地方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并从彩票公益金中安排3亿元用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5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安排资金,建立了改善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状况的财政保障机制。拨付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和应急度汛项目资金17.01亿元,特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助费40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安排了资金,不仅及时解决了灾民生产和生活困难问题,而且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拨款机制得以建立,救灾物资和装备得以较好充实。
  4、加大教科文卫事业投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2004年,全国教育支出增加421.89亿元,增长14.4%。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增加43.23亿元,增长15%。积极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继续支持实施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等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对农村中小学贫困生免费发放教科书、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资助高校特困生生活费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资助贫困生财政投入体系,为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受到了学生和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加大对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以及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投入,继续支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等。2004年,全国科技支出增加98.5亿元,增长13.7%。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增加52.34亿元,增长11.9%。继续支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加强了基层文化建设。安排公共卫生专项资金40亿元,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以及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安排补助资金近2亿元,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较好地调动了农民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性。2004年,全国共安排经费8.4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2.75亿元,有效保障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的需要,并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有力缓解了禽流感对家禽养殖户以及相关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