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


  (二)有利于适应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需求急剧增长的趋势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体育工作者队伍中,存在着学位层次偏低、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完全适应的现象。

  1、截至到2003年,我国各级各类体育教师已达33.8万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在高校仅为8.7%,在中学不足0.2%。这种状况,既影响了学校体育的教学和训练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目前,国家、省、地、市级运动队的运动员、教练员及体育部门管理人员约有20余万人,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数相当少。体育系统培养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运动技能,有效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其优势、合理使用这些人力资源将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3、自国家推行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社会中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截止到2003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到32.6万人,增长十分迅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全民体育健身的质量和发展,影响着小康社会人们对体育文化的更高需求,影响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实施。

  4、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体育交往日益频繁,对国际性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截止到目前,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的仅有228人(比古巴还少200多人),且职务普遍偏低,很少有人进入核心层,这与我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大国、奥运强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体育知识和综合素质与技能的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发挥体育在国际交往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三)有利于积极调整和优化体育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完善体育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

  1、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体育学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单一、培养模式侧重学术性以及培养规模有限等问题日显突出,不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及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保留原有的研究型体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同时,有必要引入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