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业。按照集约集聚、延伸链条、循环发展、安全环保的原则优化发展石化产业,严格控制新上石化项目。结合京津冀地区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国家大型石化企业适时启动曹妃甸石化基地建设,加快沧州任丘国家大型石化企业炼化一体化改造。在不新增产能的基础上规范发展煤化工,优化发展盐化工。
建材产业。严格控制产量扩张,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优化发展建材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防火抗震的新型建筑材料。鼓励研发生产高技术含量玻璃,支持发展玻璃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条。支持龙头企业并购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企业结构。电子信息产业。以现有开发区或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秦皇岛、唐山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鼓励钢铁、化工、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与电子信息行业研发机构合作,培育发展一批为重点行业服务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和软件提供商,开发行业应用软件和行业电子产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支持建立物联网公共研发平台,重点推进射频标签(RFID)、新型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稳步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物流、智能家庭、环保监控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专栏 1:重点工业项目
钢铁产业。首钢京唐钢铁二期,石钢搬迁改造项目,马城、大贾庄、司家营铁矿开发。
装备制造业。山海关修造船、秦皇岛零部件制造基地;唐山高速动车组扩能改造及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产业化,曹妃甸重型装备基地;沧州渤海新区专用汽车制造基地,沧州管道装备制造及风电设备基地。石 化产业。曹妃甸石化基地,华北石化炼化一体化改造工程,沧州炼油质量环保升级改造,沧州渤海新区醋酸乙烯、己内酰胺等高端化工项目。电 子信息产业。秦皇岛数据产业园,唐山信息化工程和激光显示核心组件、石英晶体元器件、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
第二节 加快发展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以港口为龙头,依托与纵深腹地相连的物流通道,规划建设一批以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打造国内外联通、京津冀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基地。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大型标准化物流设施,促进物流与制造业联动。鼓励国内外大企业建设采购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国内期货交易所在重点物流园区设立商品期货交割仓库。
金融服务业。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形成统筹区域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内资、外资银行到沿海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扶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规范发展股权投资企业,设立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高技术服务业。积极培育工业研发设计、应用软件、影视创作等创意产业,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设计企业,提升创意产业层次。对接京津高端服务市场,积极承接软件开发、金融后台数据分析、工业设计、动漫外包等高端外包业务。引进并培育壮大一批服务外包企业,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秦皇岛服务外包基地和唐山数据与呼叫服务外包基地。积极发展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检验检测和知识产权等服务。
旅游业。充分利用海滨海岛、湿地温泉、森林景观、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等优势旅游资源,建设滨海休闲旅游带、生态观光旅游带、长城风光文化旅游带和沧州运河文化旅游带,依托唐山近现代工业文明和地震遗迹、清东陵、吴桥杂技、沧州武术等打造人文旅游品牌。加快旅游开发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旅游企业集团,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成高水平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专栏 2:服务业重点项目
现代物流。曹妃甸综合物流基地,沧州渤海新区综合物流基地,开滦数字化煤炭储配基地。
旅游业。秦皇岛开发区人工岛旅游综合开发,北戴河新区旅游综合开发。唐山湾旅游岛 综合开发,唐海水 都综合开发,唐山南 湖生态旅游开发。沧州京杭大运河文化旅游、吴桥杂技文化旅游、任丘白洋淀休闲旅游综合开发。
第三节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种植业。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选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形成一批小麦、玉米、杂粮等优质粮生产基地。面向京津市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绿色有机蔬菜,做大做强优势蔬菜品牌,建设一批高档蔬菜和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改良果品品种,培育知名品牌,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京东板栗、沧州金丝小枣、泊头鸭梨、黄骅冬枣、山海关樱桃、昌黎葡萄等特色优势果品基地。加强原产地产品保护,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积极发展棉花生产,提高棉花单产和产量。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畜牧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加快良种繁育和优质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奶牛、生猪、蛋鸡和毛皮动物等优势养殖业,扩大肉鸡、肉牛、肉羊养殖规模。推进集中饲养、规模饲养、绿色饲养,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完善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京津优质(无公害)肉类等畜禽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渔业。充分发挥滩涂和浅海面积大、水产养殖基础较好的优势,推广高效、生态、健康的增养殖技术,大力发展对虾、螃蟹、河豚、海参等优质水产品养殖。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保鲜保活,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远洋捕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