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2004-2005

  5.9 雷雨临近或五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测量作业。

6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

  6.1 电法勘探、磁法勘探
  6.1.1 发送机应有有效的漏电保护电路。仪器外壳、面板旋钮、插孔等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Ω/500V。工作电流、电压不得超过仪器额定值,进行电压换档时应关闭高压。
  6.1.2 电路与设备外壳间绝缘电阻,应大于5MΩ/500V。电路配有可调平衡负载,严禁空载和超载运行电路。
  6.1.3 导线绝缘电阻每公里应大于2MΩ/500V。
  6.1.4 电法勘探、磁法勘探作业人员,应熟练掌握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知识。
  6.1.5 供电电极附近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6.1.6 观测前,操作员和电机员应检查仪器和通讯工具工作性能,测量供电回路电阻,在确认人员离开供电电极后,方可进行试供电。
  6.1.7 导线铺设,应避开高压输电线路;必须经过高压输电线路时,应有隔离保护措施。
  6.1.8 雷电天气,禁止进行电法野外勘探作业。
  6.2 地面磁法勘探
  6.2.1仪器操作应按仪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禁止将仪器输出专用插口与其它仪器联接。
  6.2.2 仪器工作不正常或出现错误指示时,应先排除电源不足、接触不良及电路短路等外部原因,再使用仪器自检程序检查仪器。仪器检修时应关机,焊接时应切断烙铁电源。
  6.2.3 按仪器激发按扭时,禁止触摸探头中元件。
  6.3 地震勘探
  6.3.1 车载仪器设备,应安装牢固并具有抗震功能,电线路布设合理。
  6.3.2 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应服从统一指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3.3 爆破工作站应设立在上风侧安全区内,并与孔口保持良好通视。
  6.3.4 未经批准,禁止在通航河道、海域和桥梁、水库、堤坝、地下通道、铁道、公路、工业设施、居民聚居区附近进行爆破勘探作业。在通航河道、海域进行地震爆破作业,应设置临时航标信号。
  6.3.5 在井内装入炸药包前应探明井内情况。在浅水区或水坑内爆破时,装药点应距水面应至少1.5m。
  6.3.6 汽车收、放电缆时,车辆行驶速度应小于5km/h。
  6.3.7 排列地震电缆,应使用导向轮和导引拔叉。禁止用手排列地震电缆。
  6.3.8 爆破作业船与地震勘探船间应保持通讯畅通。爆破作业船与地震勘探船之间距离,不得小于150m。
  6.4 放射性勘探
  6.4.1 放射源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应建立放射源登记档案。
  6.4.2 建立严格的放射源领取、退还管理制度。放射源库,应有防火、防潮、防盗设施。
  6.4.3 装卸、使用放射源,应采取辐射防护措施。
  6.4.4 放射性工作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专科身体检查。高辐射地区野外作业从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经常修剪指甲、头发,勤换洗衣服,保持皮肤清洁。
  6.4.5 伽马辐射日照射量,应不超过50毫仑;如日照射量超过50毫仑,则周照射量应不超过200毫仑。
  6.4.6 放射源运输,应专车专人押运。
  6.4.7
  6.4.8 每日野外工作结束,辐射仪应及时放置于指定地点。禁止辐射仪、放射源与人员共处一室。
  6.4.9 发生放射源丢失、污染和危及人体健康事故,应立即报告卫生、公安、环境保护部门,并采取防止事故扩大措施。
  6.5 井中地球物理勘探
  6.5.1 测井前应对钻孔地质、孔身结构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6.5.2 外接电源电压、频率,应符合仪器设备要求。仪器、设备接通电源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
  6.5.3 绞车、井口滑轮,应固定平整牢靠。绞车与滑轮应保持一定距离。电缆抗拉和抗磨强度应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6.5.4 地表各类导线,应分类置放。电缆绝缘电阻,应大于5MΩ/500V。
  6.5.5 井下仪器应密封,与井上仪器、设备连接良好,试验工作正常后方可下井作业。
  6.5.6 测井作业中,应密切注意井下情况,根据不同物探测井方法,控制升、降速度。
  6.5.7 雷雨天气,应暂停作业,断开仪器、设备电源,并将井下仪器提升至孔口。
  6.5.8 放射性测井,执行7.4放射性勘探规定。
  6.6 地球化学探矿
  6.6.1 野外地球化学探矿工作人员,应配备GPS、手电筒、蛇药、跌打损伤等外用药品。
  6.6.2 每日外出作业,应有当日的采样路线、汇合地点及宿营计划。
  6.6.3 血吸虫疫区野外作业,应配备高筒套鞋、胶手套。返队后,应及时进行血防检查。
  6.6.4 现场分析药品,应专人保管;现场试验,应保护环境,禁止随地丢弃药品。
  6.6.5 野外作业,执行5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6.7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地质遥感
  6.7.1 航空勘探活动,应执行国家空中交通安全管制法规,按规定程序申报批准取得航空勘探飞行权和观测权,并依法接受空中飞行监管。
  6.7.2 航空勘探单位,应会同飞行单位、航空管理部门制定、建立应急预案。
  6.7.3 飞机体内外航空物探、遥感地质勘测仪器设备安装,应由具有航空器安装、维修专业技术资格单位承担。安装人员,应具有航空器安装、维修专业技术资格。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