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2004-2005

  4.14 地质勘探野外工作车辆,应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野外工作车辆驾驶员,应具有10万公里以上安全行车经历。
  4.15 野外营地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结构。
  b 野外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水源无污染背风场地。
  c 挖掘锅灶或者设立厨房,应在营地下风侧,并距营地大于5m。
  d 营地,应设排水沟,悬挂明显标志。
  e 在林区、草原建造营地,应开辟防火道。
  4.16 山区(雪地)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每日出发前,应了解气候、行进路线、路况、作业区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
  b 在大于30°的陡坡或者垂直的悬崖峭壁上作业,应使用保险绳、安全带。
  c 山区(雪地)作业,两人间距离应不超出视线。
  d 冰川、雪地作业,作业人员应成对联结,彼此间距应不小于15m。
  e 在雪崩危险带作业,每个行进小组应保持5人以内。
  f 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气温低于-30℃时应有防冻措施或者停止作业。
  4.17 林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在林区作业,应随时确定自己位置,与其他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b 在林区作业,生火时应有专人看守,禁止留下未熄灭的火堆。
  c 在森林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遵守禁区防火规定。
  d 林区出现火灾预兆时,应迅速撤离。林区发生火灾时,作业人员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或者开辟不少于5m的防火线。
  4.18 沙漠、荒漠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作业人员应合理饮水。禁止未经检验饮用新发现水源水和未经消毒处理水。
  b 发生沙尘暴时,作业人员应聚集在背风处坐下,蒙头,戴护目镜或者把头低到膝部。
  4.19 高原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初入高原者,应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逐步适应高原环境。高原作业,严禁饮酒。
  b 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
  c 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3.5L。
  4.20 沼泽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在沼泽地区作业,应佩戴黑绢网、皮手套,扎紧袖口和裤脚。
  b 在沼泽地行走,应随身携带探测棒。
  c 植物覆盖的沼泽地段、浮动草地、沼泽深坑地段,应绕道通行,标识已知危险区。
  d 在沼泽地区作业,应配备救生用品、用具。
  4.21 水系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水上地质勘探作业,应配备水上救生器具。
  b 每天应对船和水上救生装备进行检查。
  c 徒步涉水河流,水深应小于0.7m,流速小于3m/s,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4.22 岩溶发育地区及旧矿、老窿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调查、进入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探井、探槽,应预先了解有关情况,采取通风措施,并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b 在垂直、陡斜的旧井壁上取样,应设置绞车升降作业台或者吊桶。
  c 洞穴调查作业,洞口应预留人员,进洞人员应采取安全措施。
  4.23 特种矿产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在放射性异常地区作业,应进行辐射强度和铀、镭、钍、氡浓度检测,采取防护措施。
  b 放射性异常矿体露头取样,应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尽量减少取样作业时间。井下作业应佩戴个人剂量计,限额作业时间。
  c 放射性标本、样品应及时放入矿样袋,按规定地点存放、处理。
  d 气体矿产取样,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e 地下高温热水取样,应采取防护措施。

5 地质测绘

  5.1 高标观测仪器应架设平稳,各类拉绳及附属安全设施应拴结到位,操作员应站于安全、可靠处作业。
  5.2 地下管线测量,应了解管线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管井下测量,应设专人指挥。
  5.3 公路沿线测量,应设立明显标志,派专人指挥。
  5.4 铁路沿线测量,应与铁道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设立了望哨岗。
  5.5 登高观测作业,应检查攀登工具、安全带和观测工具,并保持完好。
  5.6 建筑物测量,应了解建筑物结构坚固程度及周围情况,尽量避免在建筑物顶边缘作业。
  5.7 露天矿区、坑道、高山陡坡和险峻地区测量作业,司尺人员应先勘明安全情况,后进行测量作业。
  5.8 电网密集地区测量作业,应避开变压器、高压输电线等危险区,并禁止使用金属标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