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住院第4天
(术后第3天)
| 住院第5-7天
(术后第4-6天,出院日)
|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 了解患儿的生命体征
□ 了解患儿的进出量
□ 检查患儿的一般情况及肠鸣音的恢复情况
□ 检查伤口换敷料
□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 修改医嘱
□ 完成病程记录
□ 完成上级医生查房记录
| □ 检查患儿一般情况及肠鸣音恢复情况
□ 了解患儿的进出量
□ 检查伤口敷料有否渗出物
□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 请示上级医生给予出院
□ 修改医嘱
□ 完成出院病程记录
□ 完成出院小结
□ 嘱咐家属注意事项
|
重
点
医
嘱
| 长期医嘱:
□ 置普通病房
□ 半流质
□ 抗菌药物应用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临时医嘱:
□ 补充累计丧失量液体及电解质
□ 开塞露1支通便(必要时)
□ 伤口换药
|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半流质或普食
□ 停输液支持
□ 停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必要时)
□ 腹部超声(必要时)
□ 今日出院
□ 带药(必要时)
□ 拆线或门诊拆线(提前出院时)
|
主要
护理
工作
| □ 饮食护理
□ 观察生命体征
□ 执行各项医嘱
□ 观察补液速度
□ 观察记录引流物
□ 记录二便
| □ 观察生命体征
□ 执行各项医嘱
□ 观察记录引流物
□ 记录二便
|
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护士
签名
|
|
|
医师
签名
| | |
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发育性髋脱位(先天性髋脱位)(ICD-10:Q65.0/Q65.1),年龄在2岁以上、8岁以下,累及单侧或双侧。
行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髋臼成形(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ICD-9-CM-3:79.85、77.29/77.25)+石膏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小儿外科学》(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Tachdjian小儿骨科学》(美国Harcourt科学健康出版社,第6版,2006年)。
1.临床表现:肢体不等长、走路跛行或摇摆步态。
2.体格检查:内收肌紧张、Allis征阳性(单侧病变),Trendelenburg征阳性。
3.骨盆正位片:股骨头位于Pekin方格的外上或外下象限、髋臼浅平、假臼形成。
4.髋关节三维CT:必要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小儿外科学》(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Tachdjian小儿骨科学》(美国Harcourt科学健康出版社,第6版,2006年)。
行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髋臼成形(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ICD-9-CM-3:79.85、77.29/77.25)+石膏固定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65.0/Q65.1发育性髋脱位疾病编码。
2.患儿年龄在2岁以上,8岁以下。
3.双侧病变行单侧手术者。
4.当患儿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三大常规、血型、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备血;
(2)胸片、心电图;
(3)骨盆正位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髋关节三维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推荐用药及剂量)。
2.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3.使用时机:术中1次,术后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联合麻醉。
2.手术方式: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髋臼成形(股骨短缩旋转截骨钢板内固定)+石膏固定术。
3.手术内置物:克氏针/钢板/同种异体骨等。
4.术中用药:静脉抗菌药物生素。
5.输血:1-2单位(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4-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骨盆正位片,必要时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静脉抗菌药物生素的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
2.切口干燥无出血、感染、肢体无明显肿胀或血供障碍等表现。
3.术后复查X线证实股骨头复位良好、头臼同心。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感染、再脱位等)可能造成住院时间的延长和费用的增加。
2.双侧病变同时手术者,转入其他相应临床路径。
二、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发育性髋脱位(ICD-10:Q65.0/Q65.1)
行关节囊切开复位、骨盆截骨/髋臼成形(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ICD-9-CM-3:79.85、77.29/77.25)+石膏固定术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12天
时间
| 住院第1天
| 住院第2天
| 住院第3天
|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 询问病史以及体格检查
□ 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 住院医师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等病例书写
□ 完善术前检查
| □ 上级医生查房
□ 进一步完善术前检查
□ 等待术前检查结果
| □ 上级医生查房,术前评估
□ 决定手术方案
□ 向患儿家属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之情同意书、输血同意书、自费用品同意书等。
□ 麻醉医生看病人并签署麻醉同意书等。
□ 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
重
点
医
嘱
|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普食
临时医嘱:
□ 血、尿、便常规
□ 凝血功能
□ 肝、肾功能
□ 感染性疾病筛查
□ 骨盆正位片
□ 心电图
|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普食
|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普食
临时医嘱:
□ 手术医嘱,清洁皮肤等
□ 应用抗菌药物生素
□ 备血
□ 术中拍片申请单
|
主要
护理
工作
| □ 入院宣教,介绍医护人员、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 入院护理评估
□ 执行术前检查
| □ 等待检查结果
□ 家属沟通
| □ 做好术前准备
□ 提醒家属患儿术前禁食水
□ 家属术前的心理护理
|
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护士
签名
|
|
|
|
医师
签名
|
|
|
|
时间
| 住院第 4 天
(手术日)
| 住院第5天
(术后第1天)
| 住院第6天
(术后第2天)
|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 手术
□ 向患儿家属交代手术过程情况以及术后注意事项
□ 完成手术记录
□ 上级医生查房
□ 患儿一般状态,患肢血运情况足趾活动情况
| □ 上级医生查房
□ 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 观察患儿术后一般情况
□ 切口情况
□ 石膏情况
| □ 上级医生查房
□ 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
重
点
医
嘱
| 长期医嘱:
□ 一级护理
□ 禁食
□ 全麻下行X侧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髋臼成形、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石膏固定术
□ 静脉抗菌药物生素
□ 注意患肢血运活动情况
□ 注意石膏护理
临时医嘱:
□ 静脉补液
□ 输血后复查血常规
|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普食
□ 抗菌药物生素
临时医嘱:
□ 补液支持
□ 复查血常规
□ 镇痛等对症处理
|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普食
□ 抗菌药物抗生素
临时医嘱:
□ 补液支持
□ 复查X线片
|
主要
护理
工作
| □ 监护患儿生命体征及呼吸情况
□ 术后护理
□ 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生素及补
液
| □ 注意患儿一般情况
□ 术后护理
□ 注意肢端血运和石膏护
理
| □ 注意患儿一般情况
□ 术后护理
□ 注意肢端血运和石膏护
理
|
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护士
签名
| | | |
医师
签名
| | | |
时间
| 住院第 7-9天
(术后第3-5天)
| 住院第 10-12天
(出院日)
|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 上级医生查房
□ 住院医生完成病程记录
□ 切口换药(必要时)
| □ 上级医生查房,进行手术以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 完成住院志、病案首页、出院小结等。
□ 向家属交代复诊时间
|
重
点
医
嘱
|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普食
□ 抗菌药物生素
| 出院医嘱:
□ 根据伤口愈合情况,预约换药拆线的时间
□ 定期随诊
□ 石膏护理
|
主要
护理
工作
| □ 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 注意石膏以及肢端血运
| □ 注意石膏以及肢端血运
□ 指导家属办理出院手续
□ 出院宣教
|
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护士
签名
| | |
医师
签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