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年 月 日
第6-12天
(术后第5-10天)
| 年 月 日
第13-20天
(术后第11-19天)
| 年 月 日
(第21天,出院日)
|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切口情况
|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局部情况
□观察手术结扎线脱落情况,必要时紧线
□疗效评估,确定出院时间。
|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预防常识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住院
|
重
点
医
嘱
| 长期医嘱:
□肛肠科术后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预防感染
□辨证使用中药
□中药熏洗
□外用中药
□换药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根据橡皮筋松动情况紧线
□复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 长期医嘱:
□肛肠科术后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预防感染
□辨证使用中药
□中药熏洗
□外用中药
□换药
□理疗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根据橡皮筋松动情况紧线
|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
主要
护理
工作
|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术后卫生宣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用法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
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责任
护士
签名
| | |
|
医师
签名
| | |
|
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裂的患者。
一、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裂病(TCD编码:BWG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编码:K60.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慢性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肛裂病(肛裂)临床常见证候:
血热肠燥证
阴虚津亏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裂病(肛裂)。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裂病(TCD编码:BWG030)和肛裂(ICD-10编码:K60.201)的患者。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收手术治疗。
5.由肛门皲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结核等引起的肛门皮肤裂疮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子直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裂切除内括约肌松解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
(1)血热肠燥:清热泻火,增液通便。
(2)阴虚津亏:凉血养血,增液通便。
(3)气滞血瘀:行气活血,润肠通便。
外用中成药: